彼时,该项目涉及某居民楼的外立面改造正处于施工高峰期,却存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安全网破损、人员通道防护缺失等问题。
收到线索后,渝北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办案组并立案调查。令人忧心的是,承办检察官通过现场勘查与资料调取发现,全区543.24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均未办理施工许可证。
“未办理施工许可证就意味着不需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也不会与其他新建项目一样进行安全监管。”承办检察官杨熹坦言。
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今年1月,一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住建委及街道代表等参与的公开听证会,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揭开谜底:因市级层面未明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施工许可流程,全区均未办理施工许可证。
“监管缺失是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的症结!”听证员的发言直指要害。
当日,渝北区检察院向该区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直指两大核心:立即整改现有安全隐患,完善施工手续,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安全监管。
检察建议不是“一发了之”,而是整改的起点。该区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行动:约谈参建单位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派专人上门指导全区所有在建或即将开工的24个项目按要求办理施工许可。
今年3月,办案组再次邀请专家志愿者一同进行“回头看”,经走访发现,全区改造项目已纳入常态化监管,截至走访之日,行政主管部门排查发现13处质量安全问题,7名责任人员被约谈警示。“现在每个工地施工都有安全监管员在场,脚手架搭设符合规范。”参与回访的工程专家介绍。
“未发现安全隐患,全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施工安全显著提升。”
如今,走在渝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地,规范的安全警示标识、坚固的防护棚、定时巡查的安全员,已成为标配。
将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治理,正是渝北区检察院贯彻落实“八号检察建议”,助推安全生产溯源治理的生动注脚。
“我们将以本案为契机,聚焦建设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好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形成‘企业主体负责、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的安全生产共治格局,让‘安全发展’理念真正扎根于辖区的每一寸土壤。”渝北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