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双先”表彰】樊鹏飞:用奋斗的青春点亮法治之光
时间:2025-07-11  作者:政治部  新闻来源: 【字号: | |


“步履带风、卷宗在怀,风风火火、星霜数载,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那样朝气蓬勃”这就是重庆渝北区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主任樊鹏飞,在同事口中,他是“办案尖兵”;在群众眼里,他是“贴心检察官”。


“案件无大小,关键是质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刑检新兵到民行专家,从案件承办人到全国检察教育精品课程主讲人,十七年间,他用1800余件铁案书写正义担当,用3000万追损守护民生温度……


孜孜以求铸正义之剑



2008年,樊鹏飞考入渝北区检察院。那时,院里有80名干警,而老同志特别多,“院里有老,甚是有宝”,这也为初出茅庐的樊鹏飞提供了成长的养分。其中,一位军转干部出身的老师,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


“他办案时近乎苛刻——从证据链条的毫厘之差,到法条适用的精准拿捏,每一处细节都要求我做到极致。”樊鹏飞至今记得,正是这位〝师傅”近乎严苛的“工匠”要求,让他完成了从青涩学徒到办案能手的蜕变。


在办理A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时,樊鹏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家协作药企陷入重重纠葛——其中既有刑事损害赔偿纠纷,又牵涉专利纠纷、债权债务纠纷、技术人才劳动纠纷,连锁“官司”密布荆棘。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本就面临“两难困境”——侵权行为隐蔽、法律认定复杂,而此案更遭遇关键证据“断链”:生产记录消失、视听资料空白,案件一度步入“证据荒”的死胡同。


“不管多硬的骨头,都要给它啃下来!”樊鹏飞暗下决心,于是,他加班加点,逐字推敲法律文书,反复揣摩证据链条,共提出收集证据近100条意见,对19份同步录音录像光盘逐一复核,10余次与公安机关会商,多次电话咨询和登门请教行业专家。


很快,案件取得重大突破!“鉴定结果显示,两款产品的核心工艺高度吻合——涉案的有5个秘密点完全一致、3项达到实质相同。更关键的是,从生产流程到化学结构,两种产品的数据曲线几乎重叠。”樊鹏飞指着鉴定书上的关键数据,证据链条已然清晰。


然而新的难题又冒出来了:若提起公诉,两家企业或将分道扬镳,多年合作毁于一旦。夜深人静,樊鹏飞坐在办公室,一页页翻看着案卷,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何在法律刚性与司法温度间找到最优解?


终于,一套创新性的“司法组合拳”出炉了。在樊鹏飞的参与推动下,市检察院、一分院、渝北区检察院三级联动、协同发力,通过“证据开示+利弊分析+风险预警”的调解模式,历经多轮协商,最终促成双方全面和解。该案不仅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优秀释法说理法律文书”,也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检察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案例。


案件虽已落幕,司法服务仍在延续。他多次到两家企业进行回访,两家企业在案件作出和解处理后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的对手如今在创新赛道上并驾齐驱。樊鹏飞在办案札记中写道“司法护航让企业轻装上阵,这才是最优的办案效果”。


作为全市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团队的负责人,他以“工匠精神”锻造检察利剑——既在个案中精准护航,更在全局层面赋能创新:累计为民营企业追赃挽损2600余万元,4起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全市精品案例,成为服务科技创新的检察范本。



勤勤耕耘守为民之心




检察官的担当,不仅在于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更在于为无声者发声。在民事行政检察这片“民生检察”的热土上,樊鹏飞用“如我在诉”的情怀,把每一起案件都办进群众的心坎里,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


一年半前,他到法院摸排分析执行异议案件时,数十起案件引起他的警觉——这些案件的背后,是一群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怀揣求职梦想,却落入“招转培”的陷阱,不仅工作没着落,反而背上数万元债务,更有人因此登上失信名单。


与执行法官深入研判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民事纠纷,其背后极可能隐藏着有组织的“招转培”诈骗犯罪链条。


“必须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权益得到坚实守护!”樊鹏飞的主张得到采纳。于是,该院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分析研判后,初步认定B公司涉嫌诈骗,A公司提起的上述系列案件系虚假诉讼,并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同时建议法院对该系列案件中止执行。


求职者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圈套?其中是否有黑色产业链?办案期间,樊鹏飞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这些尖锐的问题,如同待解的谜团,驱使他抽丝剥茧、深挖真相。


为全面揭露“招转培”诈骗犯罪,他调取涉案A公司、B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经营信息,并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从伪造国家资质证书的瞒天过海,到用“阴阳合同”给求职者套上枷锁,再到利用债权转让虚构民事诉讼混淆视听,涉案公司步步为营,妄图以环环相扣的违法链条,将法律尊严踏在脚下!


“这是把法律当牟利工具!”鉴于上述事实,樊鹏飞立即向院领导汇报,该院随后启动刑民协同机制。最终,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准许A公司撤回起诉,为62名大学求职者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这也是全市首例“招转培”虚假诉讼系列案,案件的成功办理获评全市检察机关专项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检察官要有感知人间冷暖的敏锐。”带着这份信念,他走遍了辖区镇街乡村,把普法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在偏远山村,他用方言讲解“彩礼返还”法律政策;在社区广场,他编排反诈情景剧揭露“养老骗局”。


“樊检察官讲的理,我们都听得懂、用得上!”看到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和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樊鹏飞更加坚定了要将普法工作持续开展下去的信念。



细细钻研育逐梦之队



独行快,众行远。2023年,樊鹏飞担任民行部门主任后,把培养团队作为了首要重点工作。


“一名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是大量的案件‘喂’出来的,我们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扛得住压力。”这是樊鹏飞常说的话。


为打破民事检察“重审查轻调查”的积弊,他带头办理虚假诉讼“骨头案”,手把手教干警采取何种调查方式、运用何种调查策略。他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刑事检察办案优势,“沉浸式”实训让团队迅速成长。两年间,部门办理虚假诉讼案件91件,考评成绩跃居全市第一,还培养出2名全国业务竞赛能手。


在西南政法大学的讲台上,他更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在他的参与下,《刑法分论罪名解析》课程运用司法办案中的鲜活案例,把看似枯燥的犯罪构成四要件传授得生动易懂;《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路径探索》课题,更是获评最高检2024年度十大行政检察理论研究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不断激发干警工作热情和对业务孜孜不倦的激情,与新人“一对一”结对办案,为青年干警把脉问诊、指点迷津,加速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樊鹏飞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抽屉里厚厚一摞火车票,记录着川渝协作办案的奔波;电脑中存着的办案笔记,标注着无数深夜的思考。


樊鹏飞说:“检察官的荣耀,不在制服加身的光鲜,而是在每一起案件中传递的法治信念。”十七年,弹指一挥间,但他作为检察官的执着与坚守,早已沉淀在厚厚的案卷里,定格在一批批年轻检察官的目光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67181666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龙平支街3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渝北检察官方微信
渝北检察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