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唯实争先】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 张广超:以法之力,擦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金名片”
时间:2024-11-26  作者:政治部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人物档案



张广超,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检察二部主任兼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2024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今日展播:渝北区检察院张广超的履职故事。



公诉席上,他唇枪舌剑,是公平正义的“守护人”;深耕理论研究,他成果丰硕,是“行走的理论研究人才”、“高产”调研工作者……

从检十四年,集众多优秀标签于一身的他,勤勉敬业,对待每一个案件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敢于担当,面对复杂疑难的案件从不退缩,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总是以“钉钉子”精神诠释检察工匠情怀,将每一个工作都做到极致。
在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防范侵权风险,打击侵权行为,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的“法治帮手”。

他就是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检察二部主任兼知产办主任张广超。


追求:高质效办好每一起知识产权案件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也关系人民生活幸福特别是生活品质。深耕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多年,张广超不仅“办好了案”,更通过办案为这片热土保驾护航。

此前,位于渝北的民营企业塞斯公司(化名)核心商业秘密遭3名离职员工窃取、使用,客户不断流失,造成经济损失达1600余万元。而案件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全部作无罪辩解,该从何处着手?

张广超带领知产团队查阅卷宗后,敏锐地发现,2名离职员工从塞斯公司离职后创立前合公司(化名),并以高薪邀请掌握核心技术的曹某加盟。而3人所侵犯的商业秘密虽然只涉及一个部件,但该部件是塞斯公司整个产品的核心技术,前合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也均是由该部件贡献。

“虽然零口供,但只要把客观证据搜集到位,一样可以定罪!”张广超认为。

随后,通过专业鉴定认定,该项技术属于塞斯公司的商业秘密,而侵权公司产品使用了塞斯公司的商业秘密;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证实商业秘密是被盗取。

至此,案件有了新突破。2021年9月,渝北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对侵权公司以及3人提起公诉。同年11月,法院判决前合公司罚金1100余万元,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杨某、任某、曹某等3人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2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金。

“商业秘密案件的办理周期长、办案成本高,但又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事前预防才是关键。”张广超坦言。

该案办结后,他向塞斯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从完善合同条款、加强内部管控、强化法律教育等方面向塞斯公司提出整改措施。“现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内部保密管控机制已升级至2.0版。”塞斯公司负责人表示。

以法治之力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张广超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共办理知识产权检察案件16件。在他的引领下,渝北区检察院知产办成绩突出。该知产办被重庆市人社局、知识产权局联合评选为2023年度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这一殊荣来之不易,更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重庆市检察机关中唯一获评的基层院。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张广超个人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渝北区检察院知产办团队努力的最好褒奖。



创优: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新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句话已成为张广超从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时始终牢记的“座右铭”。

在办理一起麻辣鱼调料知识产权被侵权案时,张广超发现,该案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分别位于渝北区、渝中区。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具有专业性强、前沿问题多、跨地域作案等特点。不禁让张广超陷入沉思:如何发挥检察综合履职最大效用?

于是,他按照“条线一体化”工作模式,主动联系渝中区检察院一体化联合办案,接力提起支持起诉。同时,依托该案的办理,他还积极探索出跨区域涉知识产权案件“刑事+公益诉讼”横向和纵向一体化融合履职模式,围绕案件信息共通共享、公益诉讼履职方式、案件跨地域管辖等事项开展办案协作。

而在另一起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过程中,线索又涉及四川省三台县检察院。是否能建立起长效协同机制?张广超的这个想法很快得以实现。

以案件为契机,在他的促使下,渝北区检察院与三台县检察院签订了公益诉讼、知识产权检察协作机制,在知识产权线索通报、证据转移、案件协查、行刑衔接、社会治理等方面推动构建川渝知识产权全方位、一体化的司法保护格局。

不至于此,张广超还将目光放在打造内部“四位一体”检察官办案模式上。

抽调精干力量,优化知产办人员配置,加快队伍专业化、职能一体化建设……在他的努力下,以往“四大检察”各自为战的履职壁垒被彻底打破,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四检合一”的模式逐步形成。

随着纵向一体、横向协作、内部整合等机制的不断构建,渝北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案件“三维一体”融合履职模式成型。


争先:传递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好声音”



繁忙的办案工作并没有让张广超停下精进业务的脚步。他深知,案件就是行走的法律。正因如此,他不仅是屡担大案要案的办案能手,也是善于学习、笔耕不辍的“高产”调研达人。

作为全国、重庆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全市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成员,他善于从办案中总结经验,先后在《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等期刊发表10余篇文章,撰写的《知识产权案件被害人民事赔偿权实现的程序路径研究》等多篇文章获评最高检征文二等奖等奖项,撰写的多篇典型案例为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渝北区检察院下辖渝北区和两江新区,市场主体数量达40余万家。如何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张广超看来,这一点尤为重要。

发放宣传册、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提供“一对一”法治咨询、“面对面”问需于企……一场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中总能看见张广超的身影,他用一个个生动的知识产权事例、案例,讲述着知识产权检察故事。

心中有光,履践致远。“未来,我们还将以‘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为契机,高质效办好每一件知识产权案件,以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检察保障。”张广超坚定地说道。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67181666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龙平支街3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渝北检察官方微信
渝北检察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