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纠纷化解了,生活困难解决了,工作也找到了,你们帮我的太多了……”12月6日,铜梁区石鱼镇盐田村村民肖某某来到铜梁区检察院,领取到了司法救助金,为一场持续三年的邻里纠纷彻底画上圆满句号。在这起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被害人又面临“因案致贫”。铜梁区检察院带案下访、上门听证,让刑事申诉当事人息诉罢访,并联动当地政府合力帮扶持续跟进,推动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促进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检察长“带案下访”
2019年8月,家住铜梁区某村的韩某某,因挖路琐事和邻居肖某某发生争执,扭打中致使肖某某轻伤一级。
2020年5月,铜梁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韩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后经肖某某单独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又判处韩某某承担肖某某人身损害赔偿4.8万余元。2021年7月,始终等不到赔偿金的肖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经核查,韩某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2021年12月,铜梁区人民法院终结执行程序,这起邻里纠纷的伤害赔偿问题成了“老大难”。今年6月,肖某某向铜梁区检察院提出申诉,要求再次依法严惩韩某某。接案后,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冉劲亲自办理此案,办案组多次实地走访,询问原案承办人及相关证人,全面审查原案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逐一核实申诉人提出的问题,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主要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并无不当。随后,冉劲带案下访,和肖某某面对面沟通,了解其生活情况,询问其诉求,针对原审判决法律适用、量刑等问题进行释法说理,并和当地镇政府、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对各项问题认真梳理,分析难点症结,逐一进行会商研判。然而三年积怨、难获赔偿始终是肖某某难解开的“心结”,释法说理难以实质性化解这起矛盾。考虑到肖某某实际生活困难及当地社会和谐安定,经申诉人同意,冉劲决定主持上门听证,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上门听证,让心结“就地解决”
今年9月,冉劲带队来到当事人家中,在一座农家小院临时搭起一条横幅、两张桌子、几根板凳,把听证会开到群众家门口。
“法院在审理刑事诉讼中认定韩某某未赔偿申诉人肖某某,并未减轻或从轻处罚。”听证会上,检察官介绍了案件情况和需要听证的问题。经办案组审查,认为法院判决并无不当。“村里面、镇政府和派出所都来调解过,但他就是不赔怎么办?我当初受伤就花了很多医药钱,还没了工作,不赔偿我以后怎么生活?”在检察官和听证员公正又耐心的劝说下,肖某某将心底的担忧如实说出。“法院判决的赔偿,只要后续发现韩某某有资产,还可以再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你放心,你的实际情况我们都已经核实了,可以帮你申请司法救助,解决燃眉之急。”经过检察官、听证员的耐心安抚、解释和劝导,肖某某的态度逐渐软化,终于明白了判决的理由和依据,愿意放下积怨,当场签署息诉罢访承诺书。
司法救助,延伸为“长期关怀”
考虑到肖某某因案致残,三年来仅靠打零工维持子女上学和日常开销,家庭生活确实困难。为了防止受害家庭“因案致贫”,铜梁区检察院协调法院加大赔偿款执行力度,同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肖某某申请到司法救助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份工作才是真正解决这个受害者家庭困境的途径。”随即,铜梁区检察院联动当地政府合力帮扶持续跟进,通过稻草援助中心、慈善救助以及帮助落实工作等方式开展多元救助,为肖某某在当地汽车配件加工企业乡村振兴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目前,有了稳定收入的肖某某走出阴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解‘法结’解‘心结’,还要解民忧暖民心。”冉劲介绍,铜梁区检察院自觉推动司法救助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进入检察办案环节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有效化解困难群众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因案增贫因素。铜梁区检察院主动发挥检察职能,依法开展司法救助,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今年以来,该院已向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52.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