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第八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王岭:一名重案检察人的“进阶”之路
时间:2023-12-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面对凌厉的攻势,他沉着反击;面对复杂的法理,他条分缕析;面对沉默的真相,他追根究底……”这句话,是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简称“一分院”)检察二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王岭的生动概括。


日前,王岭在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以综合第三的高分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同时获得优秀论辩奖。

赛场上比拼的,不仅是挑灯夜战的备赛过程,更是经年磨砺的司法实践积累。“每一次荣誉的获得都是新的起点。”王岭说。

重案检察人的刚与柔



成为公诉人是王岭从小的梦想。


他儿时爱追律政剧,渴望有朝一日也能站上公诉席,指控犯罪、伸张正义。2011年,他实现了这个梦想,并在接下来的12年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渐渐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王岭至今忘不了方尹母亲远去的背影。那是他第二次与方尹打交道,方尹之前因涉嫌盗窃罪被移送审查起诉,因犯罪情节轻微,被法院宣告缓刑。然而不到5年时间,方尹再次涉嫌犯罪。由于此次犯罪情节较重,很可能被判处实刑。


为此,方尹母亲多次找到王岭苦苦相求,希望给儿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面对和自己母亲年龄相仿的老人,王岭耐心倾听她讲述拉扯儿子的不易,然后真诚地向其释法说理,并通过案例告诉老人,只有让方尹受到法律的惩处,才是唯一能拉回他的办法。


案件宣判后,方尹母亲再次找到王岭,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一包咖啡表示感谢,王岭一再婉拒才作罢。


案山卷海,日积月累。王岭逐渐明白,“公诉人认为”背后的深意是公诉人的理性,代表着法律的刚性。


在王岭办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中,一名年轻女孩在出租屋内被害。凶手虽然被绳之以法,但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矛盾和冲突,需要司法人员耐心疏导,彻底化解矛盾,才能让这个社会多一份温暖,对法治的信仰更加坚定有力。


“生命在最灿烂的年华凋谢,令人惋惜,我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在了解到女孩由年迈的外公抚养长大,年仅21岁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后,王岭主动为被害人经济困难的扶养人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助金,并以此案存在的租房治安管理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


对犯罪分子锋利,对普通群众温暖。王岭就这样刚柔并济地奋战在重案公诉第一线,办理了400余起重大刑事案件。他说:“法治是对抗人性黑暗与邪恶的围墙,公诉人必须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心气,敢啃硬骨头的胆气,与黑暗争锋的勇气,才担得起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


挖根掘底的“细节控”



对一名重案刑事检察官而言,案件的最终处理往往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甚至生命,所以需要把法律的严谨体现在每一个办案细节中。王岭就是这样一个“细节控”,秉持着追求极致的“匠心”,寻求真相。


在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中,犯罪嫌疑人周玲声称自己只是帮继子取了一个快递,并不知晓包裹中是毒品。在证据审查时,周玲取快递的监控视频让王岭发现疑点,“画面中她全程不碰快递,甚至有轻微的躲避动作。快递人员将包裹给她时也不接,只指示着别人放在地上。面对普通快递,这样的谨慎说不过去。”在王岭层层递进的攻势下,周玲难以再自圆其说,最终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在法庭上,只有成为对证据最熟悉的那个人,才能更好地完成公诉工作。”王岭在实际工作中的“细节功夫”,就体现在把案卷看得细点、再细点,调查取证的工作做得深点、再深点,现场走得多点、再多点。


2021年,王岭在办理一起毒品贩卖案时,其中一名嫌疑人山莉莉是两名学龄前儿童的唯一适格抚养人。为了核实其 “是否共犯”的认定,王岭前往远在昆明的山莉莉家中,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逐条分析银行流水和聊天记录,最终认定山莉莉并无事前通谋、提前介入贩毒事实的行为。


“办理的案子可能会影响他人的一生。检察官要更加谨慎地挖掘真相,更加有温度地处理难题。”王岭说,考虑到山莉莉犯罪事实较轻,具备自首情节,最终法院对她判处缓刑,让她在接受法律惩罚的同时兼顾一名母亲的职责。


充满智慧的思考模式,让王岭迅速成为毒品犯罪案件刑事检察专业团队成员,办理了大量疑难、复杂的毒品犯罪案件,且办理的案件多次被评为精品案件、典型案件。


大量的办案经验也“反哺”了王岭,他依据一线禁毒经验,联合辖区院探索建立“寄递安全监管大数据预警系统”,完善寄递行业犯罪全链条治理模式,助力提升寄递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寄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越战越勇的“进阶者”



11月28日,第八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对于王岭而言,这是一场为之拼搏半年的比赛——1月重庆赛后,开始备战全国竞赛,一百多个日夜的备战煎熬,进京赴考后,长达七日的鏖战,贴着颈椎膏药才能撑下来的10小时刑事检察业务笔试,每一秒都燃烧灵魂的论辩场……站在颁奖台上,王岭笑容淡然,轻舟已过万重山。比赛就像探险,拼搏后的收获才更显弥足珍贵。

睿智的思辨逻辑、严谨的分析论证、精彩的反驳,这是同行对公诉席上的王岭的评价。精彩的背后,离不开多年的磨练。工作之余,他观看了大量辩论赛,将收集到的经典辩词和辩论视频悉心揣摩、反复观看、反复练习,不断完善精进自己的辩论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才能更好地展现法治精神,履行作为公诉人的神圣职责,才能充分阐明法理、事理和情理。”

两次参赛,他的心态也截然不同, “经过公诉人大赛的锤炼,办案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所以还想再试一次。有两次参赛经历,就意味着有两次复盘总结提升的机会。两次参赛心态很不一样,第一次是更憧憬期待,更重视结果,而第二次是感觉更平静。比起结果,我更享受这一路走来的风景。”

事实上,王岭享受的不只是“八公赛”的参赛过程,还有三年来他走过的每一站。作为参加过“七公赛”的老兵,三年来,通过传授和输出参赛经验,他成功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公诉“新人”,实现了从“辩手”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公诉人,要永远具备敢于发起冲锋的挑战精神。”这是王岭上课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2021年,在第四届重庆市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上,王岭作为教练,将个人对法律的理解、对审查起诉工作的体会进行认真总结、梳理,同时针对实践中易发生、易混淆的疑难复杂罪名进行细致区分、甄别,并结合锤炼了多年的辩论技巧,倾囊相授,带领团队奋勇向前,荣获“最佳公诉团队”称号。

“感觉自己的辩论技巧还有成长的空间,离‘八公赛’还有一年,我要怎么做才能在辩论时更游刃有余?”2022年,同事李佑琪于全市检察机关重罪检察办案素能提升岗位练兵活动获得第二名后,向亦师亦友的王岭请教道。

“你看到的游刃有余背后是大量的知识积累,所以建议你先重点熟悉掌握近三年出台的司法解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经验传授这点上,王岭从不吝啬。

11月28日,“八公赛”落下帷幕,重庆参赛团队成绩喜人,四名选手均获奖项。王岭坦言:“共享喜悦背后是共同奋斗和付出。公诉人就是‘法治之墙’上的一块块砖,对抗犯罪、实现正义,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此外,加强实践锤炼的同时,王岭也潜心提炼公诉理论,开发的《询问出庭证人的套路、思路与谋略》和《如何做好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退回补充侦查》课程,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王岭在办案中不断积累经验、锤炼能力,与自己赛跑,在“进阶”之路上,经历一次次的磨炼和摔打,用理性、智慧、温情展现了新时代公诉人的魅力。“心向往之,行必将至。”十二年检察工作,王岭随时保持在战斗状态,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在路上,他将永葆一名人民检察官的初心和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奋勇向前。


(文中除检察官外均为化名)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联系电话:023-67532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一分院新浪微博号
一分院新浪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