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
合川学士山重焕文脉记
时间:2025-06-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六月初晨,合川学士山薄雾中,养心亭八角飞檐挑开晨曦。合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驻足景观墙前,《养心亭记》碑文上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几个字在晨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曾挂着危房牌的养心堂旧址,在检察公益诉讼的持续监督下,修缮收尾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不久后,这座沉寂多年的理学圣地将重新开放,让周敦颐理学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圣地蒙尘:危房标识下的千年文脉

养心亭,始建于北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是珍贵的八角三级重檐盔顶石木结构古建,2009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完成修缮。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此撰著《养心亭记》,其“养心致圣”、“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思想赋予此亭深厚文化内涵。毗邻的养心堂旧址与之共同构成重要的文化建筑群。

然而,2024年6月,合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巡查发现:养心亭附近灭火箱损毁失效,地坝杂草丛生侵蚀基座,养心堂旧址更赫然悬挂“危房”标识。通往亭宇的小径荒芜难辨,大门紧锁,游客“望亭兴叹”。

破锁攻坚:解文物产权困局


合川区检察院迅速行动,当月即发出检察建议,聚焦日常巡查维护及活化利用,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将文物巡查纳入考核,基础整治随即展开。


养心亭的保护工作渐入正轨,养心堂旧址却因产权问题陷入僵局。


原来,该建筑在历史沿革中转为私产后,自2022年启动修缮计划以来,因居民补偿安置等争议导致工程多次停滞。


“我们也想改善居住环境,但搬迁后的生活怎么办?”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有现实期待,却对搬迁方案顾虑重重;职能部门遵循文物保护法规推进修缮,却缺乏有效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面对居民“渴望改善环境却忧心搬迁后生活”的合理诉求与文物保护法规的刚性要求,合川区检察院联动多部门,创新采用“圆桌协商+公开听证”机制。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解读政策、倾听诉求;公开听证引入人大代表、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共商方案。


经数月协调,各方终达共识,2024年底,最后一户居民顺利搬迁,多年产权纠纷成功化解。


文脉新生:形神并重焕千年光彩


修缮工程在严格监督下推进。


养心亭独特的八边形结构和十二边形基座呼应周敦颐“养心致圣”思想,修缮确立了“文物本体保护+历史文脉呈现”的活化路径。

今年4月,《养心亭记》被复刻于景观墙,直观传递理学智慧。修缮后的养心堂将规划为“周敦颐理学文化展陈区”,复原理学讲堂、陈列《爱莲说》等复刻手稿,营造可感可触的宋代讲学氛围。


如今的学士山,观景平台、健身步道、生态停车场与千株红枫点缀山间,与古亭飞檐相映成趣。养心亭片区已纳入钓鱼城大景区版图,这座北宋古建在公益诉讼推动下挣脱困锁,重焕生机,延续“养心致圣”千年文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活力的生动注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办事处振兴路168号 联系电话:023-42750162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合川检察官方微信
合川检察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