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新闻
【新重庆·检察故事】黎琳:以诉前保全创新个人信息保护方式
时间:2023-05-0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人物档案



黎琳: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四部员额检察官,曾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领办或参办案件被上级院评为典型案例10件次,获得市检察院个人嘉奖两次。



诉讼保全,本质上是为可能被侵害的权利提供的临时性保护,可以分为财产保全、行为保全(也称临时禁制令)等。个人信息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如果诉讼期间公益受损的危险仍在持续,采取保全措施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所涉及的公共利益损失进一步扩大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但在司法实践中,个人信息权益保护领域的案件适用诉前保全的案例并不多。

去年,我们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以来,重庆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代表个人信息权益领域社会公共利益提起的首例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发出了重庆首份个人信息诉前保全建议书。

案件还要从一起刑事案件讲起。2018年底至2021年期间,谷某在市内非法大量收购、收集以他人名义登记的联通手机卡,并在电话卡户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将其号码及接收的8万余条短信验证码售出,已查实的非法获利共计26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在谷某住处现场查获非本人实名的联通电话卡1200余张。

2022年4月6日,经大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认定谷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六个月,罚金45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

尽管这起刑事案件告一段落,但个人信息不但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益的内容,也涉及公共利益,像谷某案这样涉案个人信息达到一定的数量级、足以形成个人信息库时就进入个人信息公共利益的领域。为此,我院决定作为社会公益的代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考虑到已被公安机关查获、扣押的1200余张涉案电话卡在网络平台注册的账号仍在运行,这段“真空期”内,依然存在被用于刷单、洗钱、诈骗、涉黄、涉毒等违法犯罪风险,如果等到司法程序走完再去挽回损失,后果难以预估,需要更周全的处置措施。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号码是公民最为重要的个人信息之一,以其为基础可注册网络账户实质是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战略中不同电子身份互认的体现。众多公民手机号码被他人非法使用,危害不堪设想!”我当时就想到了诉前保全。

同年6月28日,我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法学专家、重庆反诈中心以及联通公司工作人员共同论证其可行性。经过充分评估论证后,我院与法院就保全的必要性、范围、方式(可执行性)等进行沟通后,正式向法院发出“行为保全建议书”,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在一定区域内发送个人信息保护警示短信,以及注销涉案手机号码等。随即,法院作出公益保护诉讼裁定,要求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协助,先行冻结1200余个被非法使用的联通手机号码。

同年12月7日,法院依法做出判决,支持了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目前,谷某已支付短信群发费用,重庆联通公司已开展协助执行本案判令的相关工作。









办案感言






对个人信息权益的公益保护,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司法机制。诉前保全具有快速、及时、简便等特点,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司法的兜底保障下,及时对相关权益进行止损。特别是对个人信息这种特殊权益适用诉前保全,因这种保护措施能有效防范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非法交易后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有助于捍卫社会公共利益,其意义自不待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已成为重要议题。我们立足于依法履行个人信息权益领域公益检察职能,以办案实践对相关举措进行实效性考察,既是对检察权行使边界的探索,也可以为相关制度、机制、法律等的修订和完善,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蓝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联系电话:023-67532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一分院新浪微博号
一分院新浪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