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改革篇之:
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一体化办理
2018年,重庆被最高检确定为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的试点省市,未检职能从单纯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到同步办理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到一体化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转变。2021年,该项工作在全国推开,重庆未检在试点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进改革,从全面出击到聚焦重点,从单一保护到融合保护,从依法办案到促进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刑事综合保护传递司法温度
刑事案件办理从单向保护转为双向保护,既注重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确保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从严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2022年3月,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市检察院联合市高级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共同开展了“共护未来”依法严厉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犯罪。用心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全市共建成“一站式”办案场所26个,为1217名未成年被害人落实入学、生活、心理帮扶等多元综合救助,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金1220余万元。办准办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精准帮教促进“浪子回头”。2017年以来,共帮助3944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其中126人考上大学。
公益诉讼解决涉未成年人社会痛点
民事行政监督助力未成年人维权
切实加强民事行政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通过民事抗诉和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维护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共办理撤销或变更监护权民事支持起诉案件342件。在办案中,探索合适监护人调查评估制度、监护跟踪监督机制,确保监护权监督的质效。运用督促监护令等强化家庭保护,共发出“督促监护令”591份,对监护人进行法治训诫485人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556人次。
刑事执行监督提升监管质效
对未成年人集中羁押场所开展监督。统一业务集中办理改革全面推开后,未管所未成年人罪犯监督管理工作统一由未检部门开展,在13个未成年人集中羁押场所设立“莎姐”工作站。设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站,建档跟踪,对社区矫正对象持续跟踪监督。
近五年的创新探索、扎实推进成效明显,重庆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改革的工作经验被最高检和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公益诉讼改革工作先后两次在最高检全国业务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