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总量增长,但区域差异性明显。2021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受理涉知识产权案件总量大幅增长,反映出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各类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知识产权案件多发区域集中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主城地区。⭕犯罪类型集中,以侵犯商标权为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主要分布在侵犯商标权犯罪等罪名,因其侵权成本相对较低,且短期内能够获取较高利润,导致该类侵权犯罪数量在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占比较高。
⭕涉案领域扩张,侵权手段更加多元。随着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迭代提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从酒精饮料、烟草制品、汽车配件等领域向奢侈品牌、电子期刊、数字音乐、计算机软件等10余个行业扩散。同时,侵犯商标权案件中对假冒商标标识、外包装等产品附加要素的侵权行为,以及侵犯著作权案件中的非法制售盗版光盘、硬盘等侵权制品等行为,体现了侵权手段更加多元化。
⭕侵权行为网络化,打击维权难度提升。依托互联网平台实施的跨区域侵权行为,因其实施成本低、地域牵涉面广,以及互联网空间的虚拟性、隐蔽性,给案件的办理和权利人维权带来了新挑战。
⭕知识产权案件存在刑民行交叉的竞合情形。知识产权案件具有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种法律关系交叉的特点,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反向行刑衔接的案件数量呈现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