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每个人都熟知的交通信号规则。但试想一下,假设你的眼前模糊一片,你又该如何去判断何时可以通行?而这却是视障人群每天真实面对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让“红绿灯”在看得见的同时,也能听得见。为此,北碚区检察院通过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推动辖区全面完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无障碍功能,切实保障视障群体的出行安全,为他们构建起无障碍出行友好城市。
“北碚城区部分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语音提示,影响视障人群安全出行。”2024年3月,北碚区检察院检察官叶玲玲在照例查看“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时,一条线索引起了她的注意。
随后,该院走访北碚区盲人协会,了解到北碚区内户籍视力类别持证残疾人已达2028人,而实际视障人群数量只会比这个人数更多。
“没有提示音,我们都不晓得啥时候才可以通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根据车流声音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行,但有时候走到一半就变灯了我们也不知道。”说起“红绿灯”没有语音提示这一问题,不少视障人士向检察官表达了自己的困境。
“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装置缺失或者无法正常使用,都将让视障群体出行受限,他们安全出行的权益我们必须保障。”在走访调查后中,3月28号,北碚区检察院就该问题进行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4月10日,该院向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履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职责,完善涉案路口人行横道交通信号设施语音提示功能,并对辖区开展排查,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提升辖区视障人群出行条件。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就人行横道交通信号设施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经排查,对20处路口存在语音提示功能故障问题的98套人行一体式信号灯完成修复;针对5处无障碍设施缺失路口,增设语音提示装置32套。截至目前,已在城区56处路口升级使用了人行一体式交通信号灯,该设备可通过全彩屏显示对应颜色交通提示,并同步通过语音提示器播放人行过街语音提示。
“滴、滴、滴……现在是绿灯,行人请通过人行横道。”7月3日,该院邀请区残联工作人员和视障人士张阿姨一同到各大路口查看整改效果,清晰的语音播放出现在大家的耳畔。张阿姨也在语音提示下顺利地通过人行横道。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聚焦残疾人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积极稳妥探索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工作,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王小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