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5月13日,随着无人值守停车场系统识别的声音响起,作为北碚区第一个“特别改造”后的无人值守停车场的体验者,在北碚区检察院检察官、北碚区残联工作者和“益心为公”志愿者的共同见证下,下肢残疾人王先生在无需缴费的情况下驾驶车辆顺利离场。
“识别到车牌就自动抬杆了,方便又省时,也不用担心联系不上停车场工作人员进行免费操作,让我们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到停车优惠政策。”在体验后,王先生有感而发。而在三个月前,王先生还有一次不太愉快的停车体验。

智能时代,无人值守停车场应运而生,不仅让停车更加方便快捷,也节省了停车场的人力物力资源。然而给大部分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王先生等下肢残疾者带来了困扰。
“我晓得重庆有下肢残疾人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的优惠政策,平时我给停车场工作人员核验下‘三证’(残疾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就可以免费离场。但上次我将车停在了无人值守停车场,始终找不到工作人员,怕耽误别的车辆离场我就只有缴费离场了。”2024年2月,北碚区检察院在走访北碚区肢体残疾人协会时,王先生说起了自己的遭遇。
联系不上工作人员无法核验“三证”;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工作人员又姗姗来迟,耽搁时间……在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不少残疾人驾驶员向检察官道出了他们在享受优惠政策时遇到的重重困难。2月5日,北碚区检察院对该情况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来核验‘三证’,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核验呢?”检察官想到,“为什么不利用大数据手段,将核准关口前移,提前将残疾人车辆信息录入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系统,实现自动减免呢?”
然而,要实现数据共享,就必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让相关部门坐下来一起“议一议”。为此,3月7日,北碚区检察院联合区城管局、区国资委、区残联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作为听证员。
“我们可以收集到全区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信息。”“我们可以联系全区公共停车场管理公司,将名单录入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免费管理。”“我们负责统筹协调全区进行整改,切实让优惠政策落地见效。”会上,区残联、区国资委、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相继说道。
经过讨论,最终形成由区城管局牵头全区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停放问题整改,区残联、区国资委配合协助完成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信息后台录入工作的整改方案。
随后,北碚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向北碚区城管局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其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督促涉案停车场对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整改,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全面有效保障。
收到检察建议后,区城管局根据听证会上形成的整改方案,牵头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工作。经统计,截至5月6日,全区登记在册的49辆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信息已同步录入32个公共停车场系统,实现自动减免。同时,区城管局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群,便于停车系统及时更新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信息,时时查漏补缺。此外,针对区外车辆不能便捷享受免费停放政策的情况,要求各公共停车场负责人在停车场入口公示相关规定和后台服务电话,便于其享受优惠政策。
整改有没有效,当事人更有体验感。5月13日下午,北碚区检察院邀请王先生等残疾人代表来到北碚区一整改后的无人值守停车场,感受免费停车后自动抬杆离场带来的便利。这便发生了开篇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