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这也就是‘贪墨’一词的来源……”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课在渝中区检察院开讲了。本次讲座邀请到历史学博士、博士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研究部副主任刘兴亮为干警授课。

刘主任以《石刻话廉》为题目,围绕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起源发展、巴渝廉政石刻概览以及石刻中所记载的廉政事例这三大方面进行讲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些耳熟能详的箴言,表明了西周、春秋时廉政思想就有萌芽。“天造江心一片石,往来何故多留题?愿将洗净贪污胆,压碎奸臣骨似泥。”这则记载于丰都龙脊石上的诗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表达了对贪官、奸臣的痛恨之情,则是巴渝廉政石刻的一个缩影。“小善不足蔽身,勿以小善而自怠;小恶不足以灭身,勿以小恶而自暇。”这是通过对姚觐元、李宗羲、周恒祺等古代官员人生轨迹展开剖析,深刻道出干部成长过程中要时刻坚定理想信念。

授课结束后,刘主任还与干警进行了互动,就如何加强青年干警的廉政教育、公益诉讼检察履职中如何加强文物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最后,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实际,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彭静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要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三是要做好结合文章,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实见效。要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主线,紧扣院党组提出的“1+6”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业务质效、能力作风“双提升”,为检察工作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