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莎姐普法
莎姐普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重新修订 明确将解决校园欺凌现象
时间:2020-01-06  作者: 五分院系统管理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播出平台:重庆卫视《第1眼新闻》和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http://news.cbg.cn/tt630/2019/1105/11380659.shtml
播出时间:2019年11月5日
时长:4分钟

主持人:最近《少年的你》上映引发了大家对校园欺凌的重视,遭遇校园欺凌如何对应和处理,是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今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以法律的方式对校园欺凌作出定义,明确了校方、家庭等各方责任,提出要建立防控体系。
采访嘉宾:(按出场顺序)
张丙霞(市检察院五分院“莎姐”检察官)
费立鹏(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急干预研究与合作中心的执行主任)
杨发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也是时隔7年之后再次大修,针对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修订草案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防治学生的培训和教育。在长期从事法治教育的市检察院五分院“莎姐”检察官张丙霞看来,这是明确了防控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
张丙霞: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了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责任。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急干预研究与合作中心的执行主任费立鹏教授表示,他研究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国内有30%的青少年面临心理方面的压力和困惑,其中大部分都与校园欺凌关系密切。因此,学校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
费立鹏:不管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我认为应该有思想的工作,教育部门应该承担,提高心理素质为核心的责任。
除了制定防范校园欺凌的制度和规定,在专家看来,学校层面,应该开展团体性的活动,让施暴者和被欺凌的孩子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我,从根本上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
杨发挥:大家多加强一些团队建设,比如大家多沟通交流,怎么有效的表达自己,而不是一种欺凌的方式。
张丙霞:我们不仅要保护被欺凌者,同时也要关注施暴者,因为他们也是未成年人,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矫治、教育引导。
在电影《少年的你》里面,意外卷入校园欺凌的内向优等生陈念和街头少年小北一起通过战斗抵抗欺凌,当陈念被排球砸头、被推下楼梯、被所有同学漠视的时候,让人感受到校园欺凌的可怕。张丙霞告诉我们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他们将校园欺凌分为四大类,包括打架斗殴、索要钱财的行为暴力,取侮辱性外号、嘲笑漫骂等语言暴力,孤立、拉帮结派等心理暴力,人肉搜索,短信、朋友圈进行谩骂等网络暴力,面对这样的欺凌该怎么办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杨发挥博士长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他告诉我们,面对欺凌,或许最先改变的是他自己的性格。
杨发挥:受欺凌的人,一般比较孤立,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放一点,多结交一些朋友,当你跟几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和单独一个人,你会发现欺凌是不一样的。杨发挥博士表示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欺凌时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能责骂孩子没用,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们自己也要多学法律知识,合理应对。
杨发挥:其实在那个时候,孩子本身也很受伤的,在受伤的情况下,如果再被家长骂的时候,其实他对这种辱骂就非常敏感,其实他讲的目的希望能够让家长真正理解他、支持他,能够给他一个安全的空间和环境。
张丙霞:当面临威胁与暴力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冷静,及时向家长、老师在场成年人求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要对欺凌行为一味忍让,再有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在生活中低调朴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