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普法
【莎姐守未】荣昌:“剧本杀”里他的故事,为3400余名中小学生敲响法治“预备铃”
时间:2024-10-12  作者:  新闻来源:重庆检事儿  【字号: | |

“暑假我去当了志愿者,现在开学了,新学期我会好好学习,不让你们失望……”2024年9月8日,17岁的黄涵(化名)通过电话,向荣昌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聊着自己的暑假生活和新学期的规划,听着他自信阳光的话语,检察官感到十分欣慰。

黄涵是荣昌区检察院挽救帮助的一名涉罪未成年人,也是该院未成年人沉浸式犯罪预防体验中心故事主人公“小明”的原型之一。一批批中小学生来到中心体验后,被他的故事敲响了法治“预备铃”。

2023年1月,黄涵在荣昌区某KTV内,通过肢体动作、语言威胁等方式,将杨某某微信钱包中的零钱全部抢走。很快,黄涵被公安机关抓获,荣昌区检察院同步介入引导侦查。

2023年3月6日,荣昌区公安局以黄涵涉嫌抢劫罪移送荣昌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很多孩子犯罪时主观恶意并不大,比如本案中的黄涵就是出于朋友义气以及想寻求刺激,再加上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家庭教育缺失,从而导致走上犯罪道路。”刘芳说道。

教育,从来离不开家庭。2023年3月18日,检察官对黄涵的父母进行法治训诫并送达《督促监护令》,责令其正确履行监护义务。黄涵父母积极配合,出具承诺书并制定了详细的监管计划,积极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

2023年3月22日,综合考虑到黄涵的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较小,且家庭监管条件成熟,检察机关决定对黄涵附条件不起诉,并设置8个月考验期。

为了加强对黄涵的精准帮教,荣昌区检察院成立了由检察官、司法社工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组成的帮教考察小组,邀请心理咨询师对黄涵及其父母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邀请他们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此外,荣昌区检察院依托“棠城爱心”志愿者平台,多次组织黄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法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生命教育。

经过为期8个月的专业指导和帮教,黄涵的生活有了巨大转变,不仅顺利考上职高,家庭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

彼时,荣昌区检察院正筹备建设重庆市首个未成年人沉浸式犯罪预防体验中心。该中心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场景搭建、角色体验为特点,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面向青少年开展沉浸式普法教育。黄涵的故事则被编进“剧本”,成为角色体验的原型之一。今年3月,该中心正式建成运行,截至目前,已接待70余批次3400余人进行法治体验。

与黄涵一起蜕变的,还有黄涵的母亲。在她接受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后,主动申请以爱心志愿者身份加入“荣昌区家庭教育爱心指导站”,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更多家长在案例中找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良策。截至目前,黄涵母亲已参与协助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3场次,为40余名“问题家长”提供帮助。

今年8月,该案获评2024年度重庆市检察机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减少和预防犯罪,荣昌区检察院还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矩阵。随着犯罪预防体验中心的常态化运行,该院还在线上开设“莎姐·芳心未爱”未成年人保护微信专栏,综合运用短视频、文字等形式,定期发布普法小知识和自护小常识,现已发布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毒品犯罪等短视频10期,受到辖区师生的喜爱。同时,该院还成立了一支由22名检察干警组成的“布谷鸟”普法宣讲团,积极开发精品法治课程,依托“莎姐大普法”和荣昌“小院讲堂”平台,深入校园、村社开展“莎姐守未”法治宣讲57场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