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检察日报社“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采访团记者来到重庆市南岸区,跟随南岸区检察院知产办检察官一起探秘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背后的检察履职故事。
记者来到南岸区检察院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建的全市首个数字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
“这是我们与重庆邮电大学共签的《知识产权保护检校共建框架协议》。”检察官凌高锦第一时间向记者介绍,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当前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的新兴领域,已成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新课题。
去年4月,南岸区检察院与重庆邮电大学开展检校合作,推动优势资源整合,促进知识产权检察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深度融合,探索数字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路径。
2024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犯罪嫌疑人依托网络店铺销售假冒大牌美妆产品,大量分散的电子证据,给审查带来难度。凌高锦便委托研究基地专家,对网店运营数据、销售金额、物流信息等关键电子证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并通过专家分析论证,准确把握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为精准指控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与决策依据。
目前,该院依托基地办理涉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3件,审查起诉案件3件。
检察官告诉记者,该院还积极搭建知识产权保护互动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检察开放日等普法活动,听取企业代表、高校专家、人大代表等意见建议,激发知识产权保护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