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由南岸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市动物园管理处共建的长江生态法治志愿服务基地在重庆市动物园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作为全市首个“生态检察+动物保护+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法治基地,该基地今后将成为南岸区检察院乃至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辖区检察机关开展动物认养、爱护动物法治宣传、专业培训等志愿活动的主要场所。
今年4月,本着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初衷,南岸区检察院结合自身办理环境资源类案件的特殊需求,创设了《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服务承诺机制》及相关工作办法,引导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从长江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切实修复生态环境。
随后,在市检察院、五分院两级检察机关的支持下,南岸区检察院积极拓展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以志愿服务作为非刑罚化处罚”的司法举措,将涉野生动物犯罪的案件当事人统一纳入志愿者服务团队范畴,引导其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宣传者和保护者。数月来,该院多次和区公安分局、市动物园管理处进行沟通会商,逐步就共建长江生态法治志愿服务基地达成一致。
当天活动现场,南岸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市动物园管理处会签了《共建长江生态法治志愿服务基地协作机制》,三方将通过“打造法治基地+建立规范机制”的形式,共同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
受邀到场的9名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案件当事人在现场签署了《志愿服务协议》和《动物认养协议》,正式成为重庆市动物园志愿者队伍的“一份子”。
“9名案件当事人将以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的身份,和我们一起携手保护野生动物,守护长江生态绿色发展。”据南岸区检察院检察一部主任卢佳介绍,接下来这一年,这9人将在重庆市动物园“上岗”,从事动物保护知识讲解、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认养动物等志愿服务工作并接受市动物园相关知识培训。此期间,市动物园管理处将对其工作表现进行监督评估。服务结束后,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也将根据该管理处出具的服务质量“成绩单”作为对他们是否从轻处理的重要参考。
张某在今年通过非法途径购买了国家保护的二级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真心悔过的她当即表示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动物园好好学习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业务能力,用实际行动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
“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市动物园从司法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多重角度出发,带动案件当事人实质性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当中,正面引导社会关注野生动物综合保护。我为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在全社会探索构建‘司法保护+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立体格局点赞。” 重庆市人大代表、珊瑚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指导委员会主任、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谭劲表示。
接下来,南岸区检察院将联合公安机关和市动物园深入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