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劳动节检察官为复工求职的你奉上一份防骗秘籍拿走不谢!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郝某和老乡们想出国打工挣钱,于是找到了一家中介公司,结果国门还没迈出去,他们就被骗走了13万余元。这是咋回事?
原来,郝某曾在几年前出国打过工,2018年底,他再次萌生了出国务工的想法。正巧,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招工信息:工作地在澳大利亚、挪威等国,月薪三万,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年享受一个月带薪假,办理失败全额退款。
随后,他拨通了网上预留的电话,对方声称是一家代办出国务工的公司。
在与公司经理尹某初步电话交谈后,郝某来到该公司。尹某推荐他去挪威工厂上班,但前期要交2000元报名费,签合同后3个工作日内再交8000元,剩下2万元要在工作一年内付清。
“网上信息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是国内劳务,但没有劳务外派资质。”于是,郝某犯起了嘀咕,但很快又打消了顾虑。因为,尹某给他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务工者的照片。
“并且合同也承诺,月薪将超过3万元,即便办理不成,也会全额退款,没有任何费用。”郝某说,再加上公司装修气派,工作人员西装革履,看起来并不像皮包公司。
于是,郝某很快签订了《出国劳务居间服务合同书》和《补充合同书》,递交了出国务工申请资料并缴纳了报名费。
听说郝某有出国务工的门路,老乡们纷纷找到他,请郝某代交报名费和部分尾款。然而,事情却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2月,郝某由于始终联系不上尹某,便来到该公司一探究竟。一看不要紧,竟发现该公司已被查封。
原来,公安机关接到多起被害人报案,对该公司立案侦查后查明,该公司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出国劳务信息,诱使被害人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并收取代办费,但其并未给被害人办理任何出国劳务手续。合同到期之后,该公司再编造各种虚假理由,不退或少退被害人交纳的代办费。
目前,九龙坡区检察院已对涉嫌诈骗的尹某、于某等人提起公诉。
(以上案例中所涉各方均为化名)
看了以上案例
小编不禁惊出一声冷汗
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求职模式呢?
就让九龙坡检察院“莎姐”普法课堂来讲讲吧!
复工求职,需要绕开哪些坑?
第一:你被录用了,但是需要交钱交证件!骗子公司在面试时,会让求职者交所谓的面试费、服装费、培训费等和包括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重要证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除合法中介外,企业在求职者面试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任何单位都无权扣押证件。
第二:你被录用了,但是不和你签合同!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凭证,为防止用人单位口头承诺的工资报酬、岗位、期限、工作时间发生变化,劳动者一定要和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三:你被录用了,但是试用期一年!有些公司为维持低成本运营,对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大量使用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第四:你被录用了,但你的工作居然“违法”!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经常实行公司化运作,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公司,租赁写字楼等办公场所,包装成金融服务、文化传播、网络科技等类型公司,通过正规求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第五:你可以被录用,但你需要完成我安排的任务!有些用人单位以完成销售额作为入职条件,与求职者签订产品销售协议,要求求职者卖掉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收取保证金。如果求职者完不成销售额,不但“黑掉”保证金,劳动者前期的工作也是“白打工”。
第六:你没被录用,但是你的设计和策划案被利用了!有些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活动方案、策划文案等,无偿占用求职者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