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width: 100%; }
您的位置:首页>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新闻

【“双先”表彰】陈泓伶:司法行政线上的幕后“追光者”

时间:2025-06-12  作者:管理员  新闻来源: 重庆检察五分院、九龙坡检察  【字号: | |

短发干练,镜片后目光专注——初见陈泓伶,便能感受到这位女检察干警的严谨与利落。

从检13年,其中9年深耕司法行政岗位,她从一名非法学专业的“门外汉”一路学习、一路成长。13年间,陈泓伶不断“解锁”不同岗位,以专心、专业、专注的“专”字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司法行政领域的佼佼者,先后荣获个人嘉奖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评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沉心静气专注成长 专业能力“出众”

2012年,陈泓伶初入检察机关,在仅有3人的职务犯罪预防科起步。为弥补非法学专业的短板,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以高分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甘于“门外汉”身份,她主动请缨参与案件办理、积极参加业务竞赛,迅速成长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标兵”。在她的努力与同事们的协作下,这个不起眼的小科室连年斩获全市基层院条线业绩第一,干出了“大业绩”。

2016年司法体制改革后,陈泓伶调至办公室,开启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篇章,此前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为她在新岗位奠定了基础。

“突然一下子离开业务工作岗位,心里有点空落落的。”迅速调整心态后,陈泓伶潜心投入琐碎繁杂的办公室工作。

“既要懂检察业务,又要妙笔生花在纸上”的工作要求让陈泓伶一开始手足无措,但很快她就沉下心来寻找解决办法。她开始逐字逐句研读审查起诉报告,空闲时找业务部门同事分析案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她还建了一个名为“写作范例参考”的文件夹专门收录优秀范文,每一篇都有她琢磨写作方法时留下的各色标记。

在她负责信息工作期间,入选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工作人才库,成为同事们公认的“笔杆子”。

2018年,九龙坡区检察院乔迁新址,新办公楼的文化建设重任,落在了陈泓伶的肩头。面对这一全新挑战,陈泓伶毅然选择自我探索、亲力亲为。

招标完成后,设计与施工阶段接踵而至,新的难题也随之浮现:怎样将检察文化与九龙坡特色深度融合?如何打造出全院上下都喜爱的文化产品?为攻克这些难题,陈泓伶开启了忙碌的奔波模式。她与设计师保持紧密沟通,线上随时交流,线下反复探讨;上网查阅大量案例,汲取经验;一头扎进档案局,翻阅地方志,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甚至拉着设计师穿梭于建材市场,只为寻觅最合适的材料。

方案制定过程中,为集思广益,陈泓伶向全院同事征求意见。面对反馈,她不厌其烦,一次次修改,数易其稿。

施工阶段,陈泓伶又化身“监工”。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她必定前往施工现场,紧盯进度、严查质量。新楼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无数的足迹。那段日子,她连做梦都置身于办公楼中。“真是操碎了心。”她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道。

不过,当看到曾经光秃秃的白墙逐渐蜕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时,陈泓伶的心中满是欣慰。

厚积薄发蓄力绽放 服务大局“出色”

回忆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工作那段时间,陈泓伶深有感触:“卓越源于细微的积累,担当始于每一次全力以赴。”

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即将到来,连续一个月周末无休、白加黑的高强度工作并没有把陈泓伶压垮,反而让她更有动力。在领导的带领下,陈泓伶和同事们一起筛查、核对、汇总海量的代表委员履职信息,设计展示界面,制作出的“检察印记”微信小程序受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临近借调尾声,陈泓伶又接到重任——带领2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赴重庆、贵州调研视察。面对庞杂的组织协调工作,她从容应对:“这是对我学习成果的验收,更是实战能力的试金石。”从行程规划、单位对接,到代表联络服务,她事无巨细、周密安排,最终圆满完成了高规格的视察任务。这九个月,从文稿校对的细微之处到重要会议的服务保障,在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她拼命汲取养分,也实现了能力的飞跃成长。

“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最具挑战,也最闪亮的‘高光时刻’。”陈泓说。

2022年,陈泓伶履新政治部副主任,在司法行政的新赛道上再次起跑。新岗位带来新思考:“政治部门的价值何在?唯有精准嵌入检察主业,方能激活‘神经中枢’的效能。”

她敏锐地将突破口锁定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上。为此,她在全院深入开展党建调研,精准把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翔实报告,为党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她积极推动构建“一部门一支部”“三级六岗”党建责任体系,精心打造“清廉九检 建功九龙”党建品牌。她所提炼总结的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案例,更荣获全市“十佳案事例”殊荣,生动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工作真谛。

不甘人后竞逐荣光 工作业绩“出彩”

司法行政人员常被视为“幕后军师”与“勤务员”,默默支撑法律主战线。这也引发了陈泓伶的深度思考:“如何让幕后的坚守者,也能闪耀台前的荣光?”她把检察宣传定位为这一“台前亮相”的突破口。

“宣传力就是战斗力,让幕后付出转化为台前影响力,才能凝聚更磅礴的检察力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她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定期深入检察官办公室“挖矿”,建立宣传线索台账;组织优秀作品分享会,提升业务敏感度;鼓励宣传人员参与典型案例撰写,锤炼“既能办案、更会表达”的综合能力。一系列举措成效斐然:多项检察工作登上央媒、市媒;多部新媒体作品获最高检官微重磅推荐,其中不乏阅读量“10万+”的爆款。

“陈主任,案子办得好,宣传怎么写?”这是业务部门常有的困惑。陈泓伶深知,“大宣传”格局绝非宣传部门独舞,需要全员“唱响”。她建立宣传联络员机制,配套出台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办法,有效激发了业务部门干警的参与热情。通过系统培训,她将每一位联络员都培养成“懂办案、精宣传”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构建起“人人都是宣传员,案案都有闪光点”的生动局面。

陈泓伶所在的政治部是一个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集体,而她也被部门里的年轻同志视作知心姐姐,遇到工作困难、职业困惑都爱跟她聊,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不妄自菲薄,更应挺膺担当。”她常常用这句话鼓励部门同志,在她的带领下,部门默契协作,屡获先进。2025年,陈泓伶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政治综合条线人才库。

“服务高质效办案,根基在于高质效行政。”今年4月,陈泓伶再次回到熟悉的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任。站在新起点,陈泓伶已整装待发,继续在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服务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征程上,勇挑重担、走在前列,书写司法行政人员的新时代答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63426003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九龙坡微信公众号
九龙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