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没有毒品吸食和贩卖。”
近日,在重庆市首届“最美禁毒人”颁奖仪式上,获奖者——来自九龙坡区检察院检察三部的检察官、重庆市检察机关毒品犯罪公诉专业团队成员——张永如是说。
让每一件案件都经得起检验,是张永从检15年来的骄傲和初心。
与毒贩打交道,我不怕!
2004年7月,法学和管理学双学士毕业的张永,通过考试进入永川区检察院原公诉科工作。2013年7月,张永经过选调进入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公诉科工作。
15年的历练,让张永早已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办案骨干,尤其在毒品犯罪案件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2018年,经过层层评选,组织推荐她加入重庆市检察机关毒品犯罪公诉专业团队。
彼时,为了提升毒品案件精准办理能力和业务水平,重庆检察机关成立毒品犯罪公诉专业团队。
团队在重庆市检察院的统筹下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编撰指导案例、制定办案指引等工作,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培养培训平台,主动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专业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张永非常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团队尽绵薄之力。但她的家人担心,“一个女娃儿,一天和毒贩打交道,好危险哦!”
对此,张永耐心地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面对毒品犯罪,我并不比一线民警和办案法官面临更多危险。而且遏制毒品蔓延、打击毒品犯罪是我的职责。请支持我的选择。”最终,张永说服了家人,成为了全市首批毒品犯罪公诉专业团队里为数不多的女性检察官。
盗窃团伙背后还有故事?
重庆某基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窃团伙案件时,发现该团伙还有聚众吸毒的行为,这该以什么罪名批准逮捕,进而提起公诉?
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引发了张永所在团队的争论。
该盗窃团伙主犯是否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在仔细分析了证据后,张永发现,该团伙所处地为四室一厅,团伙成员在其主犯的房间里吸食毒品,此房屋是该团伙用共同盗窃所得租用,不能构成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只能以盗窃罪提起公诉。
这个既不宽泛又不狭义的解释最后也得到了整个团队的认可。“法律就是用依据铁的事实,不枉不纵”这是张永一直以来的工作理念。
多次提供专业意见后,张永团队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如今,每当其他检察机关有拿不准的问题,都会向我们咨询。”张永说,“累点不怕,重要的是把案件办准办好。”
自2018年作为毒品犯罪公诉专业团队成员后,张永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向全市检察机关提供咨询意见数十次,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20余次,涉案犯罪嫌疑人30余人,涉案毒品33公斤。
促成建立检警毒品犯罪案件协作机制
多年的办案实践让张永总结出一条规律,毒品犯罪往往具有隐蔽性强、证据收集固定难、翻供多等特点,关键证据的提取往往具有时效性和不可逆性。一套高效、完善的毒品犯罪案件协作机制将对毒品犯罪办理起到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018年6月,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召开的毒品专业团队研讨会,张永所在团队在分析研判大量案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积极回应并最终得以实现。现在,这套协作机制已在规范毒品案件的侦查取证、构建完整的证明体系、提高办案精准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针对“零口供”案件的突破,可谓是“杀手锏”。
2018年,陈某因贩卖0.65克冰毒被公安机关抓获。陈某到案后,矢口否认其贩卖毒品的事实。公安机关遂向检察官提出“提前介入”案件的请求。张永团队立即对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向公安机关提供取证方向,指导搜集固定证据。
同时,为了排除合理怀疑,形成逻辑严密、指向明确的证据体系,保证收集的证据客观、真实、全面,经得起庭审的质证,张永要求公安机关提取整个犯罪过程中的音视频等客观证据。
在这样的无缝配合下,最终,陈某被起诉并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这么多年,张永办理的多个“零口供”案件被判处刑罚。
“我相信,通过我们司法机关的不懈努力,以及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一定能实现‘天下无毒’的愿望!”张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