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width: 100%; }
碧水东流映三峡,两岸青山美如画。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横跨渝鄂两省市共20个县(市),流域面积约10000平方千米。为筑牢库区生态屏障,库区两地检察机关频频互动。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就三峡库区的重庆检察二分院和湖北省宜昌市检察院而言,谋求深入合作,意义不一般。
新的检察联动文章该怎么写?检察互动如何由浅入深?不妨就从刚刚牵手的“长江生态检察+三峡生态检察”看一看。
2024年4月29日,长江(三峡)生态检察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忠县召开。
此次会议由市检察院二分院与宜昌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忠县检察院承办,系渝鄂检察机关首次就长江流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召开的专题推进会,旨在通过跨区域检察协作充分释放重庆长江生态检察品牌与宜昌三峡生态检察品牌叠加效应,以更大力度、更好成效护航长江流域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进会上,市检察院二分院与宜昌市检察院共同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三峡库区(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建立检察“内部一体化”统筹机制、跨区域联动“流域一体化”协作机制、“府检一体化”合作机制及线索来源融合机制等工作机制,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检察履职守护库区生态环境。
近年来,市检察院二分院及辖区基层检察院深入推进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辖区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何解决库区水质局部污染、消落带水土流失、非法采砂采矿、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强化上下游流域检察协作成为“破题”关键。
翻开《意见》不难发现,两地检察机关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司法保护,突出打击非法排污、倾倒危险废物等污染犯罪,做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工业废气污染、尾矿库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四污染同预防”。
对于更进一步的合作,两地检察机关都有期待。强化数字检察赋能,在长江(三峡)生态检察办案中推广运用一批法律监督模型,实现案件线索从“满山跑”到“线上找”的转变。加强与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依托大数据支撑,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避险转移、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分院依托跨省域、跨流域生态检察协作机制,深入推进川渝、鄂渝检察协作,共抓长江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检察大保护。近年来相互移送跨省域案件线索17件,协同办理案件16件,共建跨界生态修复示范点2个。”市检察院二分院相关负责人坦言。
拓宽合作广度能否加深?答案是肯定。两地检察机关还将聚焦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岸线生态保护、森林草场湿地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协同推动长江岸线、消落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提升。
会上,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大槐作部署安排,宜昌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建桦,市检察院二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周军分别作动员讲话,两地检察机关代表深入交流分享了长江生态检察工作经验。
此外,与会人员还出席了忠县“皇华岛生态检察保护基地”揭牌仪式。以该基地为依托,忠县检察院设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及派驻忠县林长办公室检察联络室,系统展陈长江生态检察保护成效,进一步增强辖区关注湿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意识。
“渝东北与湖北宜昌地区同饮一江水、共拥一片天、命运紧相连。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两地检察机关将‘破圈’联动谋划长江生态检察工作,共同守护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出席此次活动的重庆市人大代表、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军表示。
最高检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专家郭超到会指导,重庆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湖北省宜昌市水利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长江流域三峡库区14个区县检察院,部分公安、法院等相关单位领导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会议。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渝鄂检察,将以法之名合力守护绿水青山,美丽长江也等待着长江(三峡)生态检察来书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