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和普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两法”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进社会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江津区检察院“莎姐”团队和泸州市纳溪区检察院“纳爱”团队携手开展川渝文化遗产进校园—“携手落实两法 共护祖国未来”主题线上检察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泸州市博物馆和江津区博物馆共同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安富小学、江津区滨江四牌坊小学。以远程网络连线的方式,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贯彻“两法”以来,两地未检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不仅向两地小学生介绍了泸州、江津两地的历史文化,还普及了文物保护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为两地共同培育有文化、有法治、有担当的时代少年。
“提起泸州,都说它是‘中国酒城’。那么泸州悠久的酒文化是从何兴起的?图片中的这个文物是我们纳溪出土的麒麟温酒器,有同学知道温酒的作用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温酒器?与泸州又有什么渊源呢?”
活动开始,泸州博物馆老师从向两地同学们展示纳溪出土的著名文物—麒麟温酒器出发,讲述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介绍了泸州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同学们在探究历史文化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随后,江津区博物馆的两位老师则从两地的历史背景开始讲述,“泸州与江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500多年前江津称作江阳,在公元598年,才更名为江津。非常巧合的是,如今泸州也有以江阳命名的辖区。”
这神奇的缘分,让两地的同学们瞬间产生了亲切感。紧接着又进行了文物挖掘小游戏,两位老师将博物馆内的模拟版文物放置于“探方”中,通过开“盲盒”的方式带领同学们直观感受文物发掘工作。“同学们,我们做文物发掘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展示他。发掘出土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大家一定要谨记!”
“泸州、江津两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产生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文物研究者的工作,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每一位同学的责任。这些可爱的文物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守护他们哦”。“纳爱”团队检察官赵静娟为同学们讲解了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犯罪?”……“莎姐”检察官周俊华结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两法”,以提问加案例的形式从纹身、吸烟、逃课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问题讲起,回答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为两地的同学们答疑解惑。
“莎姐”检察官讲解完毕后,还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保护少年的你·莎姐微课《人生的选择——你不知道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同学们普及了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法律知识。
此外,两地的同学们还感受了如何制作拓片等,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
本次活动由“莎姐”“纳爱”全国两大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携手推出,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渗透于德育教育、法治教育中,让川渝两地青少年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将德育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同步推进。下一步,两地将坚持强强联动,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做好两地青少年法治宣传,涉罪未成年人异地跟踪帮教、联合救助等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