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
【“双先”表彰】李颖:青山绿水间的“一抹蓝”
时间:2025-06-3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在青山碧水间,长江生态检察官李颖的“检察蓝”身影始终忙碌而坚定。从检13年,她以“一体化履职挖根源、跨区域协作破壁垒、多元化修复重实效”为行动主线,在生态保护的战场上奏响了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壮丽乐章。

多年来,李颖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初心,曾荣获全市“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等市级以上个人荣誉4项,书写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篇章。2025年4月29日,她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抽丝剥茧:从个案办理到源头治理的深度延伸

“从小事做起,把每件事都干好。”无论是简单案件,还是疑难、复杂案件,李颖都始终秉持“匠心”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2023年,在办理一起投放农药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时,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农药购自镇上农资店”细节让李颖敏锐地捕捉到案件背后隐藏的监管漏洞。她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内大部分农药店存在未建立销售台账的问题,导致农药使用不规范、销售去向难追踪。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但同时它也属于危险化学品,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极易带来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情况,李颖没有止步于个案处理,而是深入挖掘源头治理的路径。她主动向当地农委咨询,了解到重庆市农药溯源监管云平台系统的存在及使用情况。意识到规范农药销售秩序需从源头推动监管治理后,江津区检察院及时与农委磋商,提出加强销售台账制度监督管理、引导经营主体整改并有效使用溯源系统的建议。

在检察机关的积极推动下,相关行政机关迅速对辖区内30个镇街的400余家农药门店开展专项整治。如今,农药溯源监管云平台系统得到有效运用,通过系统可轻松查询购买人、购买时间、用途等基本情况,实现了辖区内农药产品动态管理全程可追溯,从源头上减少了农药滥用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筑牢了安全防线。

跨域联动:构建生态保护的协同共治格局

渝川黔三地,山水相依,同处长江上游,是生态共同体。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97%,有动植物3700多种,因“一脚踏三省”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跨区域生态犯罪的“灰色地带”。

在一起跨区域非法狩猎案件办理结束后,李颖看着鉴定书上“13只毛冠鹿死体”的冰冷描述,突然想起在四面山保护区见过它们在林间轻盈跳跃的身影,与冰柜里僵硬的躯体形成刺痛的对比。连续几个夜晚,李颖彻夜难眠、反复思考:这类跨区域破坏环境资源案件时有发生,怎么才能更好地守护四面山野生动植物资源?

“行政区域有边界,但生态系统没有边界,跨省交界区域的法治宣传空白,正是生态犯罪的温床,我们必须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厘清思路后,2024年7月,李颖趁热打铁,全面梳理近年来发生在四面山及其周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依托“大四面山生态检察官”跨区域协作机制,联合贵州省习水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来到渝黔交界的习水县大坡镇开展跨区域联动普法宣传,从“一只画眉鸟”“一只毛冠鹿”“一颗楠木”向村民讲解保护野生动植物法律法规,通过这种以案释法的方式让村民们认识到捕猎、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法律后果。

这样的跨区域普法,与习水县检察院、四川省合江县检察院开展了多次,覆盖超千余名村民,推动改变当地居民一些陋习和陈旧观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这些跨区域普法行动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三省交界地带的生态治理格局。而数据正默默记录着协作绽放的力量:近年以来,三地检察机关围绕四面山生态保护,相互移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条,联合办理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8件,不断加强跨界山水林湖系统保护,用法治力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创新修复:探索生态保护的多元化路径

“打击犯罪是‘止损’,生态修复才是‘重生’。” 李颖常说,“生态检察不是‘判决书上的正义’,而是‘江风里的生机’。如果只让违法者赔钱,而不真正恢复生态,那我们的工作就只做了一半。”

2024年7月,在肖某等人非法捕捞案中,为实现最佳生态修复效果,面对3.1万余元的生态损害赔偿金,李颖没有简单套用“增殖放流”的常规做法,多次向水产研究方面专家请教,并从修复效果、修复难度、修复费用等多角度对比分析,碰撞出以搭建人工鱼巢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建议。

“这些珍稀鱼类需要的不是‘数量补偿’,而是‘家园重建’。人工鱼巢正好可以帮助长江里的部分鱼类孵化鱼卵,提高鱼苗成活率。”2025年3月,1961平方米的人工鱼巢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成,首批监测测算显示,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鱼卵1万粒,预计会有超过1900万粒鱼卵在此孵化。

在她的推动下,江津区检察院建立起“修复式超市”:对滥伐林木案,探索“补种复绿+生态补偿”;对危废污染案,引入第三方专业治理;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探索“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生态补偿”,年年来开展各类增殖放流20万余尾。

从农药监管的“小切口”到跨区域协作的“大格局”,从个案办理的“终结者”到生态修复的“设计师”,深夜不灭的灯火,听证会上掷地有声的承诺,田间地头沾满泥土的皮鞋,绘就成新时代长江生态检察官的生态答卷。李颖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本办案笔记,扉页上写着:“每一片青山都该有法治守护,每一条河流都该有文明流淌。”这是她的初心,更是千万生态守护者的共同信仰。当“检察蓝”融入“生态绿”,长江的明天,必将更加清澈璀璨。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47522000  传真:023-47522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