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
法制与新闻杂志|重庆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诉讼实践
时间:2024-12-0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2024年7月24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主办的《法制与新闻》杂志7月下期刊登《重庆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诉讼实践》一文,其中对五分院辖区九龙坡、巴南、江津、綦江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了报道,内容如下:

江津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林业局等单位在江津区四面山镇燕子村开展“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主题普法活动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连日来,重庆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开展了案件类型丰富、保护对象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实践。

普法宣传课堂开进重庆动物园

“大家看这张图,外来入侵植物落葵薯在短时间内长满了道路两岸,原有植物的生长空间已被侵占,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这些‘害草’,将会严重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5月19日,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协同区生态环境局、农工党九龙坡区委会、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在重庆动物园联合举办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普法宣传活动。

这次普法源于九龙坡区检察院近日办理的一起公益诉讼案。

“龙凤溪附近好像有大量疑似落葵薯的外来入侵物种在寄居繁殖。”2023年12月,九龙坡区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收到这样一条公益诉讼线索。

落葵薯原产于南美洲,其生长速度惊人且极易扩散蔓延,进而严重危害本土植物,破坏生态环境。

收到线索后,检察官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发现线索情况属实,整治迫在眉睫。

今年1月2日,九龙坡区检察院正式立案。6天后,为推动溯源治理,该院与相关单位开展诉前磋商,因地制宜为清理落葵薯“量身”打造了整治方案。5月,涉案地约4000平方米范围的落葵薯被集中清理。

四面山、金佛山迎来现场普法

江津区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渝川黔三省交界,这里林间疏影,碧水清波,上千种野生动植物在此生长。5月20日,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与区林业局、区法院等单位在四面山景区联合开展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普法活动在此进行。

这场普法活动源于江津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因喜爱画眉鸟悦耳的“歌声”,在江津务工的张某等4人利用空闲时间多次在四面山区域内,安装捕鸟网和电子诱捕器,捕获野生画眉鸟共23只。

经鉴定,被捕获的画眉鸟均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价值11.5万元。案发后,这些画眉鸟被全部放生。今年1月,4人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刑。

近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也迎来一场由重庆市检察院三分院世界自然遗产检察公益保护办公室、南川区人民检察院和当地公安局、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普法宣传活动。

2023年3月,重庆市检察院三分院世界自然遗产检察公益保护办公室检察官接到村民举报:有人半夜抓鸟!

几天后,杨某等3人在保护区山林内非法狩猎的画面被公安机关监测系统拍到。

鉴于3人所捕获的19只画眉鸟已经收容救助回归自然,未造成鸟类死亡,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较小,3人积极主动认罪认罚,并表示愿意作为护林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经公开听证后,南川区检察院依法对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如今,3人不仅加入民间志愿护鸟队当上了护林人,还在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收容喂养。

“画眉鸟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鸟类之一,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机关的司法守护下,画眉鸟又能安然悠闲地在绿水青山中引吭高歌。

长江边的“植物杀手”消失了

5月21日,巴南区人民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们来到辖区鱼洞街道车渡码头附近开展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时发现,有着“植物杀手”之称的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已不见踪迹。

“鱼洞街道车渡码头附近长江干流滩涂内,生长有大量疑似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今年3月,巴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线索。

紫茎泽兰又被称为“破坏草”,会快速抢夺周边植物生存环境,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是国家重点管理防范的外来入侵物种。

“该区域紫茎泽兰生长密集,沿长江干流滩涂成片状分布,入侵面积已达17500余平方米,极易随江水流进下游,进而危害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承办检察官刘海洋介绍。

4月9日,巴南区检察院组织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召开公开听证会,并分别向两家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行监管职责。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行政机关组织50余名工人对涉及区域内17500余平方米土地上的紫茎泽兰进行拔除、焚烧集中处理。为实现溯源治理,巴南区启动动态监测机制,对辖区外来入侵物种实行零报告制度,要求各村(居)每月25日上报普查结果,进一步健全辖区外来入侵物种整治工作机制。

百年古树焕发生机

“历经一年多‘休养生息’,你看这棵黄杨古树现在长得多壮实!”5月17日,重庆市人大代表、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党支部副书记夏国勇看到郁郁葱葱的生态修复林,感叹道:“多亏了检察院”!

“川渝两地被盗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珍贵濒危树木等野生植物748株,其中树龄超百年的黄杨古树有14株,非法获利100余万元。”两年前,公安机关抓获一个盗伐、运输、贩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贵野生植物的犯罪团伙。巫溪县检察院随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发现该团伙分别在重庆市巫溪县及四川省盐源县等地盗挖黄杨树、红豆杉、金弹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重庆市检察院和四川省检察院联合挂牌督办此案。2023年11月,法院正式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

类似的事在綦江区也有发生。

2022年2月,綦江区打通镇的王某发现赵某家后面有一棵红豆杉,便想砍伐用来熏腊肉。两人协商后,赵某同意将红豆杉树以17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后请人将树砍伐。

经鉴定,被砍伐的红豆杉植株地径50厘米,测算树龄260余年,二人的非法采伐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总计34860元。

检察机关对赵某、王某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向法院提起诉讼。2023年,该案在涉案红豆杉树桩旁公开审理,两人当庭表示认罪认罚,愿意公开道歉并交纳生态修复费,由綦江区林业局代为恢复。

5月21日,綦江区人民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对办理的红豆杉被砍伐案进行“回头看”,发现相关部门对珍贵树木实行建档保护,挂牌管理,野生红豆杉也有了“身份证”,红豆杉的保护得到了明显改善。

“古树名木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文物。检察机关守护公共利益,不仅要惩治犯罪,更要运用公益诉讼职能让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巫溪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巫溪是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检察机关将持续落实林业生态保护检林联防机制,下一步将在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今年3月,綦江区检察院、綦江区林业局也与贵州省习水县检察院、习水县林业局联合签发《关于建立大娄山野生动植物资源协同保护机制的意见》,探索建立大娄山野生动植物资源库,建立跨区域生态修复基地,共享司法鉴定资源、生态环境专家库。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47522000  传真:023-47522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