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新闻
检察新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摩托车挂“助力车”标识标牌? 检察建议助推全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行业专项整治
时间:2021-05-27  作者:五分院系统管理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现场开展普法活动

“不管是生产,还是销售,大家都要依规依法,不能为了冲销量,错误引导消费者,将摩托车混淆为非机动车……”近日,重庆市沛鑫汽配城门口的小广场热闹非凡,一场由50多户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经营户参加的“法治坝坝会”正在火热进行,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曝光部分不规范经营的行为。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的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简称五分院)检察官们现场为经营户宣讲起普法知识。

这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启动,还得从五分院发出的一份检察建议说起。

2020年11月初,五分院检察八部在对案件质量评查时发现,辖区基层院办理的多起醉酒驾驶摩托车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其所驾驶的是机动车无法得到证实,最终检察机关对案件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醉酒驾驶危害生命安全,存疑不诉很可能引起潜在问题继续发酵。”针对这一问题,五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平组织检察官对辖区近三年办理的醉酒驾驶摩托车案件进行专项调研。

经过梳理,检察官发现:一些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比如在摩托车身上喷涂或悬挂“助力车”标识标牌,假借燃油助力车的名义虚假宣传销售摩托车,甚至错误诱导消费者不用上牌办证,在合格证书上错误记载车辆的属性、参数,以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强制性认证不一致等。

“这些不法行为会让消费者对购买产品是否属于机动车产生错误认知,将摩托车混淆为非机动车,严重扰乱了摩托车行业市场秩序,进而影响到司法机关‘醉驾’案件的办理。”杨平说。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相关整车企业、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400家。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仅靠司法机关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从市场源头上进行治理。随后,五分院多次组织检察官研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与相关行政部门共商治理对策。

2020年12月25日,杨平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送达检察建议书,并抄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两家单位,督促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综合治理和监管工作,维护摩托车行业市场秩序,守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五分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围绕检察建议中指出的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违法违规问题,从今年2月起在全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企业全面摸排检查和质量约谈,对生产流通环节进行专项执法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借节假日期间购车需求量大的契机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与此同时,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组织开展全市摩托车生产、二手车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对相关企业全面梳理排查和执法检查。公安机关除加大对违法驾驶摩托车的整治、打击力度外,还加强对摩托车牌证的执法管理,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检察建议并非一送了之。”杨平介绍,此间,五分院积极跟踪督促,协调各方单位全面落实配合,并建立完善信息沟通、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形成联合监管合力,助力解决摩托车治理难题。

“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全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检查生产企业68家,销售主体2406家,对发现的虚假宣传、未经认证销售、诱导消费等40余起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处理,对违法产品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强制措施。”回访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还将主动对接检察机关,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监管的长效机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