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是不是只要向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就可以解除婚姻关系?
6月30日,一场特殊的《民法典》宣讲活动在永川区乡贤评理堂开展,乡贤评理员陈久述与群众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坐一起,共话基层治理。
据悉,这是由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联合永川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开展的“莎姐大普法・四百工程”之“送法进乡村”活动暨《民法典》法治茶话会活动。活动中,“莎姐”检察官从人一生的不同时间段说起,讲解了继承、婚姻、债务、赡养等多个案例,并不断抛出相关问题,大家拿着《民法典》查阅并争相回答,检察官、乡贤则分别给予解释。
普通群众最关心夫妻债务问题
“甲乙系夫妻关系,妻子甲找丙借款1万元用于购买奢侈品自用,请问丈夫乙应该帮还吗?”在讲到大家最关心的夫妻债务问题上,永川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邓川抛出了一个问题。
“老婆买的东西,老公还是天经地义。”“她自己买这么贵的东西,就该自己承受。”现场群众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明确属不属于夫妻的共同债务就行了。《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如果购买的奢侈品,远远超过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而老公不知情,就没有偿还的义务。”邓川回答道。
“那如果我老公出去打牌输了钱,我该不该还呢?”检察官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提出另外的问题。
“打牌输钱不受法律保护,当然不能算作共同债务。”邓川解释说。
“以典命名民法典,中国法治的体现;保护私权是根本,规范公权互平等;民事实事方方面,百姓生活之宝典。”乡贤陈久述见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不忘用他独有的“打油诗”解读《民法典》,让村民更加明白它的重要性。
据了解,像这样的“普法+评理”的活动,并不是第一次举办,检察官和乡贤的组合,早已融入进乡贤评理堂各种各样的“事件”中。
调解矛盾遇难题 可找检察官出谋划策
乡贤评理员是“德治”,检察机关是“法治”,他们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我娃儿都不愿意养我,怎么办?”“赡养老人她也有责任,凭什么不做?”去年9月,89岁的张玉一家找到陈久述,原来家中五兄妹为了赡养老人的事情争执不断。原本大家轮流照顾老人,后来因为四女婿因生病丧失生活能力,就对赡养老人有点不上心,其他几兄妹自然也就不乐意了。
陈久述招呼他们坐下,一边讲到赡养老人本来就是义务,一边电话连线邓川,请求法律支持。
“《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邓川解答到,赡养老人,不仅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定义务,不能因为其它原因推脱。
“你看,在法律上说得很清楚,子女赡养是法律规定了的,不能找借口。况且,父母养育你们不容易,作为子女要有孝心,我们要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陈久述既把法律说清楚,又以孝道循循善诱,最终调解家庭条件困难的四妹少负责半个月,其他四兄妹各负责两个半月,刚好凑齐一年。
“好嘛,我们听久述的。”几位子女心平气和地谈好了。最后,一家人满意的离开了,本次调解才算结束。
调解结束后,陈久述又专门写下了一首诗:“赡养老人尽义务,法律规定这样做,不要搪塞找原因,你不孝老后人跟,孝顺老人有好报,家和业兴财运旺。”
“检察+乡贤”结合 打通基层治理难
乡贤评理堂如何才能更有说服力?近年来,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永川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试行“检察+乡贤”的新模式,送法进乡村,让法治和德治“强强联手”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在德治上,由于乡贤评理员公信力和认同度高,对乡村公共事务有发言权,因此,永川乡贤评理堂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评评理,更是发挥着传承乡风文明、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作用,使其成为老百姓身边弘扬社会正气、凝聚邻里乡情的窗口。
在法治上,检察机关一直坚持“明辨是非、定纷止争”“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促进管理、创新治理”三个原则,努力把案件办准办好,并通过“莎姐”普法平台,紧密结合检察办案工作,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大普法工作。
“有了‘莎姐’检察官的参与,我们乡贤评理堂的评理更有‘法律味’了,群众也更了解法律法规了,也更相信我们了。”谈到这样的创新手段,陈久述一连说了三个“更”。
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五部副主任贺唯告诉记者,检察机关将办理的案例给乡贤作为示范,并给予一定的法律指导,乡贤通过自己通俗鲜活的语言来讲好法治故事,在调解矛盾时,也可邀请检察官参与,从法理和道德方面向当事人释法说理。这样的组合,让乡贤评理堂实现了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让乡贤评理更站得住脚,让法言法语更加接地气,老百姓也更容易了解和理解法律法规。
据统计,2019年以来,永川区乡贤评理堂开展“法治茶话会”普法活动60余次,参与群众超过1万余人次,成功化解400余件矛盾纠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