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一江水】矿山曾被挖成“月球表面” 一纸检察建议让其“华丽转身”
时间:2019-05-13 作者:五分院系统管理员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矿山曾被挖成“月球表面” 一纸检察建议让其“华丽转身”
大渡口区小南海平桥矿坑经过一年多整治收到良好效果,十余处矿坑将成为主题公园
重庆晨报4版 2019年05月13日
当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官第一次来到辖区的数个矿山时,一眼望去是光秃秃的一片,山上连杂草都几乎没有,“裸露的山体和巨大的坑洞,像极了科幻片中的月球表面。”这个场景给办案人员留下深深的第一印象。
时隔一年,曾经的十多处“疤痕”得到有效整治,矿山不仅披上一层新绿,规划中还将修建公园,供居民休闲。2019年5月10日,在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和大渡口区检察院联合开展的“共护一江水·公益诉讼”媒体走基层活动中,当检察官们再次来到现场时,看到的场景让他们心里非常欣慰。
检察官摸排线索
发现十余处生态“伤疤”
2017年,大渡口区检察院在走访排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矿山停采后,未进行恢复治理的情况。
检察官迅速赶赴原重庆市国土区大渡口分局(以下简称原区国土分局)、跳磴镇,对部分矿山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勘验,发现好几处巨大矿坑,呈现山石裸露状态,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从矿山回来后,检察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通过查阅卫星照片,办案人员更加震惊,矿山面积大,且在逐年变化。从卫片上能清晰看到,这片矿山因为采矿留下十余处“疤痕”。这些矿山处于生态保护线内,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也有重大影响。
2018年3月,大渡口区检察院成立以李荣辰检察长为组长的专案小组,并以此为契机制定了该院“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重庆检察五分院也指派检察官参与全程跟踪,集合上下一体的力量办理此案件。
矿区关闭未治理
矿坑像定时炸弹危险重重
此事被立为公益诉讼案件后,检察官多次到案件中涉及到的4个矿山现场走访,拍照并询问当地村民。承办检察官说,每每在矿坑边取证时,时不时会被滚落的石头发出的窸窸窣窣声响吓得后退几步。由于地势坑洼,检察官在工作时,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在矿坑里。
“据周边居民讲,其中的一个矿坑里,还发生过羊意外坠崖的事情。”而比起羊的意外坠崖,居民们更担心的是,这些大小不一的矿坑是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一到下雨天,雨水冲刷后,既有垮塌的风险,坑底的大量积水也会对靠近的人畜产生威胁。
经过多方调查,检察官了解到,这几处矿山都是在2011年左右就已关闭,并注销了采矿许可证,但复垦复绿恢复治理工作未得到有效开展。
为此,大渡口区检察院检察长李荣辰向原区国土分局现场送达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对辖区内的4个矿坑依法充分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责任,采取切实措施治理恢复。
修复环境一年多
满目疮痍的矿山披上新绿
发出检察建议后,原区国土分局、跳磴镇政府等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以小南海平桥矿坑作为启动点,对包括检察建议涉及的4个矿坑在内的全区11处停采矿山进行治理恢复。如今,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植树造林已一年多,植被恢复,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披上了一片新绿。在回访现场,曾经的矿坑逐渐被回填后种上了天竺桂、黄桷树等树木,所见之处,矿山开采的印记和新生的碧绿,装点了眼前的景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现在到处都种上了树,沙尘比过去少了,天也不那么灰蒙蒙的了。”有村民说,矿山复垦复绿,让他们享受到了环境变好的生态福利。
小南海水泥厂厂长邱尼丁介绍,矿山的复垦复绿工作如今正在有序进行中,“我们赚钱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邱尼丁说,近年来,公司在复垦复绿的工程中投入近4000万元,需要复垦的1000亩地已完成过半。“这里的矿坑回填后,已被规划打造为一个水泥主题的矿山公园。”
据悉,未来,这些通过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矿山,不仅能实现自身的“华丽转身”,其公园般的环境和效应,也有望为附近村民提供一个具备健身体育活动、康体游乐以及休息观光为一体的区域,让曾经千疮百孔的矿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