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话题尴尬,究竟怎么和孩子讨论?”“检察官,我家是男孩,应该不会遇到性侵吧?”……2019年3月1日,正值开学第一周,重庆检察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渝中区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为该校160多名学生家长开讲预防青少年性侵害普法课。据悉,这是五分院在辖区开设定制款“家长普法学堂”所讲授的第一课。
防性侵普法方式 8成家长选择讲座
自2018年11月五分院和大坪中学联合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来,就正式开启了对该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式法治教育活动。
为了使普法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一周前,五分院就围绕预防青少年性侵问题,联合该校开展了一次随机的网络问卷调查。
这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比较特别,不是中学生,而是该校初一年级三个班学生的家长们。网络问卷调查上线后,在学校的积极协助下,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有上百名家长参与。“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学校、家庭这两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家长对青少年防性侵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存在着哪些疑问,能让我们接下来开展的普法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罗群介绍说。
据检察机关统计,此次问卷调查共有119名家长参与。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家长们对预防青少年性侵害这个话题很关注,对哪些是性侵行为等相关常识有一定了解和认知,但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在“如果开展预防青少年性侵犯的活动,什么样的方式您觉得更适合”这项调查中,近8成家长选择了讲座这种形式。因此,“莎姐”检察官们决定专门为这些家长们开设一堂量身订制的普法讲座,传授如何帮助青少年防范性侵害,让家长们走出对性侵害犯罪的认识误区。
“莎姐”告诫:防性侵五大认识误区须厘清
3月1日下午,春季家长会前,渝中区检察院的“莎姐”检察官周星星就在大坪中学礼堂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性侵》为题,通过真实的案例、微视频讲授了一堂内容丰富的法治课。她从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例和特点讲起,详细讲解了家长应怎样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孩子哪些异常值得警惕、发现孩子被性侵怎么办等相关知识,更结合着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家长们五大认识误区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进行互动讨论,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家长们填写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近半数的家长未向孩子提及过防范性侵害的知识,提及过3次及以上的占24.37%。而没和孩子提及性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觉得孩子年龄还小,很尴尬、不好说,二是认为学校老师会讲,三是想等孩子长大了,自己就知道了。
“性侵话题尴尬,不适合和孩子讨论,这是家长朋友们的第一个误区。”周星星直言不讳地说,父母没办法让孩子处于远离伤害的“真空”,就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虽然好人比较多,但确实也存在着可能会伤害他们的坏人,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
在调查中,有31.09%的家长认为不用担心男孩会遭遇性侵。针对这一认识误区,周星星用自己所办理一起案例告诫家长们,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受到性侵害,千万不能因自家孩子是男孩,就“高枕无忧”。
活动结束后,有两个女儿的学生家长骆春蓉向记者坦言,大女儿现正念初一,以前,觉得和孩子谈防性侵很不好意思,而今天检察官的授课让自己特别受益。晚上或周天,她就和孩子好好谈谈预防性侵这个话题,让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受邀参加活动的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金山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刘凯文说:“检察机关这种定制款普法方式,能在较大限度内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有很强的针对性,能让听课对象印象深刻,在较短时间里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很值得推广。”
定制款“家长普法学堂”将在辖区逐步推广
“加强对孩子的关心,教育,远离网络游戏和陌生人。”“严惩侵害儿童的不良人。”……记者看到,在对调查问卷意见建议中,数十位家长纷纷留言,对法治教育的开展真诚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比如希望社会、学校能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建议有关部门多拍摄适合孩子们的普法影视作品等。罗群告诉记者,五分院将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及时向相关单位进行反馈建议。
去年8月以来,五分院组织辖区9个基层检察院共同开展“帮助未成年人检察百千万”行动,通过围绕办理百件未检精品案件、帮助千名留守儿童,对辖区万名未成年在校生定制法治教育,开展为期3年的行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截止目前为止,共在辖区设立了13个留守儿童爱心观护点,确定了10所学校开展长期性、系统性、跟踪式法治教育,先后共开展了48场法治教育课程。“作为‘帮助未成年人检察百千万’行动的新举措,定制款“家长普法学堂”更具针对性。”罗群表示,这一创新普法模式将在今年内逐步在辖区基层院推广,内容和形式也将更加丰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