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苑艺海·学史力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时间:2021-07-26  作者:卢彦汝  新闻来源: 【字号: | |

 

      1945年,一个喝醉了酒的美国士兵,故意驾车撞死了一位名叫李木仙的中国女孩,结果,法庭判决他只需赔付26美元。事后,女孩的父亲竟又退回了6美元,因为这个父亲以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6美元是经手此事的“法官老爷”必须收取的“好处费”。这就是乱世中的人命。在旧中国的制度下,老百姓命如草芥。

      压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受压迫后习以为常的冷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过之心,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论决无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央苏区,已经是中华苏维埃主席的毛泽东亲自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其中《新三字经》开篇就是六个字:“天地间,人最灵”。他同老百姓谈心聊天,教他们读书识字,告诉他们美好生活是怎么样的,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

      在彻底摧毁国民党旧法体系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宪法大纲和刑事、经济、土地、劳动、婚姻等130余部法律,人民检察制度也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一同诞生。旨在保障苏区群众政治经济权益,激发人民革命自救的热情。那一刻,老百姓心中绽放了最初的梦想,那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作为80后,我们成长的岁月正好同国家的改革同步。不同于前几代人催人泪下的悲壮,我们对党的理解更多源自干事创业上。从“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到“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指示;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誓言,到“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勇毅。一字一句,一脉相承的是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从未被杂音湮没的初心与使命。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焦裕禄,草鞋造林的杨善洲,背石上山的廖俊波……我们铭记每一位人民公仆的名字,怀念着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从历史中汲取能量,在回忆中积攒温暖。

      有学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几乎每10年上一个大台阶。从80年代满足温饱,到90年代的家电普及,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新兴消费爆发式增长,我们在见证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步入了新时代的建设大潮。

      作为一名从事公益诉讼检察的共产党员,公益保护本身就包含着为民的要义。无论是“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每一项工作,每一起案件都要求我们“坚持人民立场,秉持爱民情怀,体现为民担当,提升利民本领”。我们将脚踏实地追求实效,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履行检察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公正、安全等方面的更高需求。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