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院举办“青春读史正当时”主题读书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撰写的《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
该书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发生后的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从客观史实出发,道尽了整个中国百年来的风雨沧桑。通过一个个鲜活故事的生动讲述,串联起近现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现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揭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当我看到“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这一章时,我对于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童年记忆不禁涌上心头。
我小时候,很喜欢听外公讲他们那个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发生的故事。外公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那段历史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就连观看电视剧和电影首选都是喜欢的抗日战争题材。
他时常感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个体的生命竟被践踏到如此地步。为了躲避日机对重庆的猛烈轰炸,防空洞里挤满了避难的群众,由于长时间轰炸,许多民众惊慌失措造成相互踩踏,数以千计的市民因此而丧命。每每提及此事,外公的眼眶都会湿润。他的话犹如重拳一般,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震撼。
那时的我只是庆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如此之幸运。随着年纪的增长,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历史,阅读和观看与抗日战争题材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我对于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民众力量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
当我读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这句话时,顿时生出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相比于国民党的迟迟宣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动员民众、依靠民众,团结起来持久抗战,才能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毛泽东同志曾于1938年作了《论持久战》,其详细论述了打持久战的深层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千千万万觉醒的劳苦大众。
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彼时国情,审时度势,以农民群体为动力来源,通过开辟、发展农村抗日根据地,充分发挥敌后战场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结合,歼敌无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这场或者胜利或者灭亡的殊死战斗中,凤凰涅槃般地觉醒、再生。”正如金教授所说,这场战争之所以令人刻骨铭心,不仅在于它给中国人带来的史诗级灾难和历史考验,还在于它让整个中国变得空前团结,让民众摆脱无知软弱,开始走向觉醒。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工作宗旨和原则实际上都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所以,我们只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方能感知党史、坚定信仰、锤炼初心,方能把握好历史逻辑,开创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