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百年荣光 检徽闪耀】王方方:父亲的唯一一封家书,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时间:2021-05-17  作者:王方方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人物档案

王方方,女,1981年8月出生,200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八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入党记忆

 

孔子曰:四十不惑。今年我四十岁,经历了许多,不惑于外界的浮躁,始终坚定“责任”“奋斗”的入党初心。

2000年,我读大一,看着身边优秀的同学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虽然很想加入,但几番犹豫,觉得自己离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我将我的犹豫在电话里讲给父亲听,向来不善言辞的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也是我收到的他写给我的唯一一封家书,讲述了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光荣入党,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个人经历。我的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一辈子沉迷在机械零件的绘制、加工、制造中,用他的勤奋专研和吃苦耐劳,言传身教地诠释了奋斗之美。

2001年,我20岁,建党八十周年。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深深震撼了我。我明白了,所有卓越的成就都是仁人志士们舍生取义艰苦奋斗得来,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敢于斗争所得。在这个拥抱新世纪的新起点,我决定把《入党申请书》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送给怀揣奋斗梦想的自己,保持赤子之心,愿用自己的微微亮光照亮正在走向开放、谋求发展的挚爱祖国的梦想。2002年9月,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奋斗故事

 

2007年,我进入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先后在公诉、控申、派驻监狱检察室、案件管理多个部门工作,多次被抽调上级院参与专项工作。从检14年,我怀揣公平正义的理想,坚守从检为民的情怀,矢志不移,忠诚践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无论是在公诉一线,还是从事案件管理,我始终坚守初心,把求极致的“匠心匠情”融入到每个工作的细小环节,用真心真情干好本职工作,在磨炼中提升检察业务能力,用实干赢得实绩,用实绩赢得良好口碑。

2012年,我的岗位调整至刚刚成立的案件管理部门,履行好监管与服务职能。虽然没有办理大案要案的光环,但在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做好办案流程监控、期限预警、涉案财物管理、法律文书监管、案件信息公开,不断探索精细化流程监管路径、创新工作机制,拟写的案件分配、跟庭评查、领导干部办案、业务管理指导等工作制度得到市检察院全文转发或媒体报道。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信息经验材料、业务分析报告100余篇,多篇被上级院采用;多次承担市院或本院课题,调研成果丰富。积极探索建立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一站式”接待平台,实现材料提交、案件查询查阅、回复跟踪的一站式规范流转机制。不断创新检律良性互动的有效方式,为提高律师阅卷效率,研发互联网律师预约平台,在辖区推广使用;在全市率先开通手机短信平台,主动向律师推送案件程序性信息,更好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疫情期间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邮寄刻录光盘、网上审核材料、异地阅卷、帮助辖区各院转交转寄律师相关资料,以最优服务保障律师权益不受阻,得到律师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接待创新工作信息形成的经验材料被最高检予以转发,所在单位被高检院评为“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示范单位”。在2020年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竞赛中,荣获“案件管理业务标兵”。

学习感言

 

重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俨然一部不懈奋斗的历史,在千辛万苦的探索中收获成功、通过锐意进取的奋斗赢得未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完成了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完成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百年壮丽篇章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现实基础,更是保持赤子之心、奋斗精神的前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需要我们以史为镜、以史明志,锚定奋斗目标,坚定奋斗信心,激发奋斗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