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苑艺海】我参加优秀公诉人比赛的“三得”
时间:2021-04-02  作者:唐慧  新闻来源: 【字号: | |

 

       参加全国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对于每一个公诉人来说都是异常幸运的机会。虽然2010年我荣获了“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但回顾当时几个月的备战参赛过程,确有值得全面分析总结之处。

认真备战是基础

       一是做好心理调适。2010年4月中旬,我接到参加全国公诉人比赛的通知,随着手头上的案件的完结和参加川渝辩论赛的结束,真正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时间是7月12日,到10月17日离开重庆到北京参赛,有三个月备战时间。现在回头想想,三个月脱产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在三个月里,作为参赛选手首先要做的是巩固已有的知识,并查漏补缺。但如果在心理上没有这个意识和心理准备,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书都要看,就会手忙脚乱的一把抓,只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因此,参赛者应当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当意识到,日常办案中打牢平时的基础是关键,集中培训备战只是“添砖加瓦”。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和复习备战。

       二是合理安排时间。系统有步骤地安排备战时间,并有效利用时间,是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为此,对于整个复习时间应当根据赛事的临近做科学的计划,包括:何时阅读、何时实战、何时找老师答疑解惑都应当有详细缜密的计划,并有步骤的去实施。切忌没有针对性、没有计划性的四处投石问路,否则,只会耽误了时间,收不到成效。对于分数比例大的赛事项目应当在时间分配上有所侧重(比如业务笔试),对分数比重小的和不可预知的赛事项目应当减少时间分配(如比赛光盘的制作)。

       三是注意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我的体会是:

       首先,做到心中有数。着手准备参赛前应当对比赛项目和比赛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之上准备复习资料,但不宜过多,法条、司法解释和刑法、刑诉法理论的书籍各一套即可。想要通过赛前大量阅读加深理论功底不可取,理论知识不可能做到即学即用,一知半解反而会混淆已有的知识,理论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办案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扩充。因此,切忌备战前短时间博览群书意图扩充理论功底,“贪多嚼不烂”。

       其次,进行系统复习。重庆目前备战的形式主要采用集中培训。因此,个人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应当和市院安排的培训计划相结合。集中培训固然重要,但赛场上最主要的是靠选手自己,应当把大量时间留给选手自主安排。

       最后,做好测试演练。业务比赛是实战,因此,在备战时设置测试环节是必要的,组织者和参赛选手应当在赛前对自己的复习准备情况进行一次测试,以检验固化自己复习的成效。这种测试,应当安排在中后期。测试的内容应当也只局限于业务笔试方面,其他的竞赛项目需要演练,答题的技巧可以从演练中学习。测试的重点可以放在业务笔试项目上,让选手从答题过程中总结技巧和方法。

针对性复习是关键

       针对性复习备赛内容主要应当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广复习”。根据大赛内容环节的设置,考试的五个项目中,主要涉及刑法理论和基本的法条、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司法文件。从考试内容来看,不常见的罪名仍然会出现,比如业务笔试中的非法经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业务答辩中的妨害作证、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罪等。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常见罪名,应当系统地全面复习。 

       二是“深掌握”。对于理论知识数量的掌握是必须的。公诉人不应当满足于会办案,同时也应当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应当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法律知识阐述案件,用法言法语和法律逻辑分析和表述案件。但理论的掌握只能靠平时,复习时只能是知识重温和观点的补漏。 

       三是“运用新知识”。业务比赛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与新出台的司法文件、立法解释紧密结合。临考前几个月,关注新的刑法修正案出现的罪名、新的司法解释,都会进入比赛环节。这一特点说明,作为公诉人,不能只是埋头办案,而是应当注意新知识的及时更新。

竞赛技巧需掌握

       一切的应试技巧,都应建立在扎实的复习准备基础之上,仅有勤奋远远不够的,任何的比赛都有应试的技巧,作为公诉人参赛也不例外。通过赛后评委们的点评,我意识到在公诉人业务比赛中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案件数量质量。该项目的得分关键是办案的数量、质量以及报送光盘的质量,其中办案数量应当尽可能的多,办案质量要靠公诉人平时用心办好每件案件,确保每个案件的质量经得起检验,公诉人出庭光盘的制作可以侧重选择重大案件及出庭有难度的案件,要想得到高分,平时就要“多办案、办好案、办难案”。

       二是是业务笔试的应对。业务笔试考查内容很多,通常以制作法律文书的形式考体力、考心理、考积累、考写作、考经验、考技巧。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的提高只能通过平时的积累。只有平时制作法律文书时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论述全面,才能在考场上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因此,平时多动笔,结合理论深入论证案件观点,认真严谨地制作法律文书,练好基本功十分重要。但每一份法律文书除了固有的格式外,都有制作重点,也是得分重点,就我当时参赛制作的审结报告而言,得分的关键部分在于证据分析和承办人的处理意见部分,考场上要抓住得分的关键,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是业务笔试应该掌握的技巧。

       三是业务答辩的应对。业务答辩通常答题只有3道,当时的分值只有10分,但得到并不容易,除了对刑法分则和刑诉法、相关司法解释烂熟于心外,还应当注重平时的公诉实务经验的积累。语言表达是公诉人的基本功,能够将刑法理论结合所给的案例说出来只能得到基本分,如果能够有逻辑、有条理地结合司法实务和实践经验生动的说出来,才是得高分的关键。面对担任评委的业界领军人物、知名高校法律专家学者咄咄逼人的提问和追问,坦然、坚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尤为重要,这样的心理素质也是公诉人应当平时练就的本领。

       四是辩论比赛。辩论赛有法庭辩论的思维,但又不同与法庭辩论,对日常办案的公诉人而言,是一门新的学问,经历了川渝辩论赛,站在公诉人业务比赛的辩席,我觉得非常的轻松,所以,我悟出的参赛技巧就是就是“多练”,从练习汇总总结技巧,从练习中磨练辩论的思维,从练习中掌握辩论的语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