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苑艺海】我在业务竞赛中成长
时间:2021-03-19  作者:何彦林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的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刑事申诉业务竞赛,并获得了“业务能手”称号。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了七年,但每当我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总是感慨良多:有付出,有收获,有艰辛,有快乐。

成果总是赋予有准备的人

      记得当时的业务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初赛的内容包括业务笔试、案例答辩两个环节,前三十名选手进入复赛。复赛的内容是两个环节:根据一个刑事申诉案件制作审查报告和PPT汇报答辩。

      刑事申诉业务具有点多面广、紧扣实际的特点。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申诉、国家赔偿、司法救助三大版块。其中,刑事申诉分为不服生效刑事裁判的申诉和不服不起诉、不批捕、不立案以及涉案财物处理等检察机关终结处理决定的申诉,这涉及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大部分内容。国家赔偿包括刑事赔偿、赔偿复议、行政和民事赔偿监督。其中,行政和民事赔偿监督又涉及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等内容。可以说,既要准备刑事业务方面的,还要准备民事、行政方面的知识。

      从业务竞赛的准备到笔试、文书制作再到现场汇报答辩,紧张的备战赛程对参赛选手来说既是体力、脑力的考验,更是心力的考验。借助业务竞赛的契机,我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次练赛,系统地复习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经过赛事洗礼后,自身的法律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感悟总在风雨后

      学会感恩。真诚感恩领导给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感谢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晏子春秋》上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张军检察长说过,一个班的同学分别进入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几年过去后业务素质就会有很大差别。可见,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个人的业务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五分院能够涌现出这么多标兵、能手,院领导对业务工作、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无疑是这座人才大厦的基石,让我们在这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工作环境中业务能力得到快速的锻炼、成长。我一路走来的点滴和成绩,都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关心。在竞赛过程中,院领导多次给我打气、减压,鼓励我放下包袱,轻松应战;处领导帮我承担手头上未完成的工作,同事们在最忙的一段时间内,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从未因为工作影响我安心备赛。 

      做一个虚心学习的人。其实业务竞赛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面对环节多、时间紧、题量大、知识考察面广的比赛赛程,短时间的突击培训只能做到快速巩固作用,最主要的还是重在平时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厚积薄发。这方面,我们的标兵、能手前辈给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们的办案态度、思维方式、文书写作等等,给我树立了一面旗帜,一面优秀检察官的旗帜,让我在平时能够近距离的向他们学习,这些优秀检察官的业务学习方法、成长经历,为我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持一颗平常心。全国业务竞赛是百余名选手同场竞技、业务能力素质比拼的战场,具有很强的对抗性质,避免不了竞争和淘汰,具有良好的心态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尤为重要。考场好比练兵场,场上的强手就是要经得起各种实战考验。在集训的整个过程中,面对让人心惊胆战的模拟汇报答辩,面对让人筋疲力尽的题山题海,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些都是正常的心态,但我们要做的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相信,成功的信念有时比成功本身更重要,在坚定了必胜成功的信念之后,一直走下去,才不会留下永远的遗憾。  

      成绩属于过去。竞赛只是手段,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任重道远尚需努力前行。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既是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维护司法正义的最后关口,责任重大,唯有不忘肩上的职责,切实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才能更好的为来访群众解忧解难,才能不负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不忘初心,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练就过硬业务本领,在控申工作岗位上不负韶华,勇于担当。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