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苑艺海】梦想与青春
时间:2021-01-11  作者:叶琬玲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陷入了沉思。于大家,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于小家,梦想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什么是梦想?是郑板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是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放?是宋江“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的悲壮?亦或是柳永“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的祥和?我想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解析。

我的梦想

      小时候,我喜欢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写画画,召集周边比我小的孩子给他们上课。那个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上了中学,每天沉浸在课业中,上课、刷题、考试,那个时候,我的梦想……能放肆玩,任意睡;终于上了大学,却学了一个完全不喜欢、不懂的专业,那个时候,梦想好淡,觉得4年很长,不急。

      研究生时期的我,梦想就是找一个回重庆的好工作。于是,我回重庆当了一名警察,一份稳定的工作,过得去的收入,那个时候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梦想具有不确定性。但我还是很欣赏自己每天穿上警服的样子,很喜欢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交通安全课,很开心办好每一笔车管业务,在微笑中迎来送走每一位群众……当我阅读完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才知道,其实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简单朴实的梦想:为人民服务。一直到现在,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变过。

      以前是人民警察,现在是人民检察官,我从警服蓝换成了检察蓝,但“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始终没变。“人民”两个字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于是,我努力学习,考过法考,也是为了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尽善尽美办好每一件案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检察产品。

      我沉浸在每一次案件审查中,享受每一次矛盾化解后的快乐,感受着公平正义为群众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的检察梦。梦想虽然很小,但却很真实,道路也漫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说到:“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奔跑的青春

      没错,我们没有停歇的时间,因为“民法典“已经实施,这是作为民事检察人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机。论业务、论知识,我们必须正视与法院的差距,我们要将学习落实到实处、细处,真正学懂、学透、学深,要有足够的底气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用足够的信心去办好每一件案件,用足够的实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作为检察人的我,没有骄傲的资本,因为我还落后很多,只有务实的去工作,因为我必须迎头赶上。必须努力学好每一部法律,用好我们监督的武器,必须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实现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并且也有这个自信,通过在岗位上不断的历练,摸爬滚打,即便伤痕累累,也能看到丰收的硕果。

      我终于懂了,以前的我追求的不是梦想而是梦。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持把梦化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着,是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现在的我,梦想依然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检察官,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大道修远,重任在肩,检察之梦,任重道远。我会在追逐检察梦想的道路上珍惜青春,不停地奔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488号   电话:12309转5   传真:023-687492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