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时间:2020-04-27 作者:
缪斯瑞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今天,我分享的是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集《青春》。
在100多年前的英国伯明翰,塞缪尔•厄尔曼,这个年逾70才开始写作的老人,用他有些颤抖的手,提笔写下跨海移居、南北战争、卸甲英国的传奇经历。春日里金色的阳光洒在他身上,目之所及,都是70多年的似水年华。
20多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办公桌上,放着的正是这本《青春》。决战前夜,伴着耳旁的海浪与炮击,他长久地凝望着那有些泛黄的书页,眼里满是复仇的烈焰和对胜利的渴望。
1968年,日本“企业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一次宴会上从口袋里拿出的也是这本《青春》,他自豪地对在场的宾客们说,“多年来,这本《青春》一直在我身边,在我的不时诵读中,伴我走过人生每一个低谷与高潮。”
这就是《青春》,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们的座右铭,成千上万的读者眼里的传世经典,无数中年人、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它虽然篇幅很短,但留下了足够我们思索一生的命题——什么是青春?怎样才能真正拥有青春?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它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面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都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迸发,是情感的充沛饱满,是生命的清澈常新……
在塞缪尔•厄尔曼的眼里,这就是青春。但这是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青春?
我们正值壮年,却总是以“老干部”自居,迷茫地过着,混沌地耗着,逐渐习惯在保温杯里泡上枸杞。
我们时常感叹“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逐渐从锋芒毕露变得慈眉善目;我们有着青春的一切资本,却始终无法真正拥有青春。
——青春,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懦弱的胆识与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初心和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背篓检察官潘珂背着检徽奔走在田间地头,把法律的公平正义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给每位乡亲。这是一种青春。
“莎姐”检察官们,在校园里、在社区中、在孩子们身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一种青春。
我们的检察长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的是肩扛的那份责任和内心的那份情怀。这也是一种青春。
我们的总书记,七年来走遍全国所有的贫困地区,躬身践行着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这更是一种青春。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这本与五四运动同时代的经典作品,在恢弘壮阔的时代浪潮中,在检察工作的具体实践里,闪烁着历久弥新的青春之光。他告诉我们: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要想真正拥有青春,就看你还敢不敢有迎难而上的自信和勇气;还敢不敢有矢志不移的笃定和坚守;还敢不敢有不忘初心的信仰和追求。
一百年前,从五四运动出发,我们以奋勇之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一百年后,让我们一起品读这本《青春》,再重拾那份初心,再沸腾那腔热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里,以青春之我,创造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