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事儿 2022-09-26 18:39 发表于重庆
★ 开栏语 ★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伟大成就聚力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积极投身“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生动实践,全力答好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检事儿新媒体小编走进基层一线,用文字和镜头集中反映近年来全市检察工作的新变化、新成效,展示检察队伍的新风貌、新形象。本微特推出“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新媒体小编走基层”专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渡口区检察院!
“莎”,原是一味名为“香附子”的中草药,有固本培元、行气开淤、推陈致新之疗效。2004年,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诞生了第一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当时仅有7名“莎姐”检察官。2012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正式在全市三级检察院统一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发展至今日,“莎姐”3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先后荣获40多项荣誉称号,一步步成长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未检品牌。
本期让我们走进大渡口区检察院,看看该院是如何让“莎姐”成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剂“良药”。
用心守护“少年的你”
川渝协作,促跨区域家庭教育指导落地
“通过定期举办分享日常生活故事等内容的家庭会议,让家长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以此提高家庭的情感支持,同时还能化解部分家庭矛盾......”今年4月20日,大渡口区检察院会同攀枝花市西区检察院等向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的三名未成年人小杨、小唐和小周(均为化名)的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督促其依法履行教育监护职责,并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该案的办理是川渝两地检察机关协作开展的首例家庭教育指导。
2021年1月,小杨等三人通过网络结识了一起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另案处理),并通过向其提供微信号、银行卡等方式,将收到的资金按要求购买虚拟货币后转给李某指定的账户,随后进行提成获利。因大渡口区的被害人鲁某报案,同年3月,小杨等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承办检察官梅玫发现,三名涉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观恶性小,认罪态度较好,具有坦白和悔罪表现,再犯罪的风险较低。经分析研判,大渡口区检察院与攀枝花市西区检察院、当地社区、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等四方共同签署《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协议》,三人的监督考察期分别为7个月至9个月不等。
此外,两地检察机关还分别针对三名涉罪未成年人不同的家庭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确保检察职能贯穿家庭教育指导始终。
“这起案件是我院在办理跨区域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积极开展家庭指导工作的成功尝试。”据大渡口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院还将在未成年人犯罪帮教中,加强和相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力度,让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爱“回家”,让家庭教育贯穿未成年人成长的始终。
科技赋能换新机
“莎姐”云平台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0年7月,依托自主开发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网络平台——“莎姐”云平台,大渡口区检察院收到某小学师生举报称,有人通过QQ群向未成年人推送淫秽视频和图片。
随后,该院立即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线索,并及时开展立案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后,提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双方赶在关键电子证据灭失前及时予以固定,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
2021年8月,经大渡口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判处甄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据悉,“莎姐”云平台于2020年1月正式上线。它共划分为监督、预防、帮教、共享四个子平台,将大渡口区20余个职能部门、8个街镇、30余所中小学和56名“莎姐”观察员全部纳入其中,为未成年人保护线索收集、分流、处置搭建沟通桥梁。平台运行以来,该院已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办理各类案件13件。
构建基层治理新机制
让“莎姐”品牌永葆青春
按照大渡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大渡口区做大做亮“莎姐”品牌的实施方案》要求,大渡口区检察院及时调整优化未检工作专业力量,建立“莎姐”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成立“莎姐”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吸纳200余名志愿者参与“莎姐”工作,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协同、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具体来说,该院联合公安机关在区人民医院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救助未成年被害人9人;联合区教委开展教职员工入职前涉罪信息查询10批6565人次,处理4人;对辖区学校联合开展暗访,发出全市首例校园周边规范文化市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在全市率先引入社工组织参与个案帮教,与重庆工商大学启明社工合作开展的帮教案例入选全国百优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此外,大渡口区检察院还将广泛深入的法治教育作为促进未成年人犯罪源头治理的重要手段。该院联合区委宣传部拍摄的公益电影《莎姐日记》在全国院线公映,社会反响热烈;在全区建立13个社区“莎姐”工作室、4个观护基地、6个“莎姐”法治教育基地;选派“莎姐”检察官在全区30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教师,指导9所中学设立“莎姐”校园法律社团......这套专业定位未成年人普法的“组合拳”下来,辖区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法治意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走低,年均案件数始终保持在个位。
经过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壮大阶段,如今,“莎姐”品牌已发展成为集司法办案、精准帮教、综合救助、犯罪预防于一体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机制创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