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中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这份表彰名单里,有一位突出个人来自大渡口区检察院,他就是男“莎姐”检察官罗文磊。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男“莎姐”检察官,看看这些年,他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那些事……
他的初心是“护”
2008年,罗文磊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被招录到大渡口区检察院工作。作为当时院里最年轻的干警,罗文磊成为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一员,被指定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匆匆12年,谈到第一次办理涉未刑事案件的情形,罗文磊仍记忆犹新。“当时提讯时,面对的是一张青春、稚嫩又带着些许腼腆害羞的脸庞,一名16岁的花季少女,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后来时常就想,除了办案,我还能、还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们?”
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普法的重要性,很快融入“莎姐”这个温暖集体,踏上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之路。
2016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主办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成为23名讲师中的一员。三年来,奔赴全国各地7省21个城市,行程上万公里,为不同地区的上万名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
2017年8月,他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特别节目《守护明天》8位检察官主讲人之一,以检察官的身份主讲第五集《我的儿子着了魔》。
2019年下半年,他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再出发——走进三区三州”活动,以法治宣讲员的身份,走进西藏、云南等偏远贫困地区,以法治扶贫为抓手,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精品法治课,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授课30余节,受众上万人。
十余年来,罗文磊初心不变,只为让更多的孩子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他的方法是“新”
如何让小朋友在玩耍中接受法治教育?如何让“莎姐”普法更生动有效?罗文磊和“莎姐”团队一起,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促进“莎姐”普法质效双提升。
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精心挑选的热门动画,讲解小小动画片里的法律大道理;用食盐、味精等调味料自制仿真“毒品”,让孩子们近距离辨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从法治讲座到模拟法庭,从观看微电影,到编排情景剧……
在罗文磊和同事的努力下,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了法治教育,在互动、参与和体验中培养了法治意识。截止目前,罗文磊研发制作了新媒体音视频等精品普法课件20余件,获得广泛好评。
他将创意、温情与心血注入一堂堂看似普通的法治课,恰似在播种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浇灌一株株青嫩的幼苗。
“总有一天,我们会收获弥望之田。”
他的目标是“零”
从办案小白到行家里手,从乡村课堂到央视舞台,罗文磊的脚步执着而坚实。将预防青少年犯罪进行到底,他的目标很“小”,小到为“零”。
从检12年,他办理了案件上千件。相比这个数字,他更愿意提及的,是近年来大渡口区青少年全年涉罪人数——从六十几人下降到个位数,并保持在个位数。
对信念的执着坚守、对事业的孜孜以求,让罗文磊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尚法、为民、特色、有为”的渡检精神。在收获了成长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实至名归的荣誉。
他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业务能手、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重庆市检察机关公诉标兵、重庆市“最美法律志愿者”、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标兵)、群众最喜爱的“莎姐”检察官等大渡口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并入选重庆市检察机关公诉人才库。
荣誉是压力,更是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罗文磊表示,“为了探寻更好的未成年人普法方式,让走进校园的法治课‘活起来’,我们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