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
“小视频”演绎“大普法”的实践路径探讨
时间:2022-12-0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小视频”演绎“大普法”的实践路径探讨

杨倩玫

【内容摘要】当今全媒体语境下,网络短视频作为检察机关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机关职责、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传播学理论,结合我院相关工作情况,探析提升网络短视频普法宣传效果,开创“小视频”演绎“大普法”普法宣传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关键字】短视频 普法宣传 检察 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传播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转型,拥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一种新形态。根据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达90.5%,超过半数的人每天都会刷短视频。短视频将文字和图像融合,更加直观、立体地传播信息,成为我国网民碎片化时间里的重要娱乐方式,同时也为普法宣传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形式。如何高效利用网络短视频,让其成为我们向社会群众传播法治能量、传递司法信心、传达检察声音、讲好法治故事的重要载体,达到以“小视频”演绎“大普法”这样“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短视频普法宣传须遵循的原则

(一)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向是普法宣传工作的灵魂,贯穿普法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法治热点问题日渐增多,其中矛盾问题多、利益冲突多、敏感因素多,利用网络短视频开展普法宣传,尤其要坚持正确导向。要主动设置议题,广泛传播权威信息和主流观点,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减少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发展,普法宣传已经不仅仅是普及法律知识,而是将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提升公民法治理念作为其首要目标,让人民充分参与到法治实践当中去。短视频普法宣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围绕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互动,积极回应人民法治需求。要善于调动群众中的积极因素,用群众健康理性的声音引导群众,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和互动性。

(三)必须顺应网络传播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也多次指出,要创新表达方式,善于运用网络传播形式制作政法宣传产品,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讲好政法故事。要围绕法治问题作策划、用网络平台广传播,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故事情节轻松易懂的短视频,使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二、网络短视频普法特点分析——以《对话检察官》栏目为例

互联网时代的普法宣传依托短视频平台强大的社交属性和丰富的视频制作功能,通过对主流文化的诙谐解构,爆发出强大生命力。以《对话检察官》栏目为例,着力提升普法短视频的贴近性和服务性,通过趣味叙事、生动表演的“花式普法”,让法律知识与网络文化擦出火花,让普法宣传更加有声有色。

(一)故事性。2017年6月《对话检察官》栏目从广播节目改版为网络短视频栏目,开始探索以拍摄情景短剧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为提升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栏目做精选题策划,紧追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紧扣办案实践和身边案例,以情景剧穿插检察官说法的方式释法明理,力求每期节目“新、准、精、优”。例如讲述办案故事,展示检察人员办案过程,让市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如何办案,从而支持检察工作;讲解法治热点,结合新出台法律法规、法治热点问题等,推出野生动物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反家庭暴力、防范儿童性侵、校园贷、非法集资等专题普法节目。内容故事性让普法短视频具有直观性、可观性,让时长本就较短的视频有首尾呼应、主题穿插、角色转变等不同明暗线条的串联,通过案情实录、情景再现、街头采访、现身说法、警示告诫、举一反三等呈现方式,摆脱传统普法宣传刻板、严肃的固有印象,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观看中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意识,让普法内容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贴近性。贴近性”,即普法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接地气,贴近受众关注、贴近法治热点,让受众有亲切感、代入感,能有效增加普法覆盖面和送达率。普法宣传虽具有相对的严肃性,但其内容若照本宣科、高高在上,会让受众难以接受,难以达到法治凝聚人心的效果,而贴近性强的短视频传播效果更佳。2019年该栏目入驻抖音平台,网友转评赞、收藏量等数据更为直观地展现视频的传播效果。例如,《对话检察官》栏目2019年7月推送的视频《婚后房产就一定是夫妻共同财产?不一定!当房产证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时》,结合当时网络上较热的夫妻共同财产问题,借势开展普法宣传,视频在抖音平台上一经发出,网友转发、评论、点赞、收藏量近30万人次。由此可见,“贴近受众关注、贴近法治热点”等贴近性强的作品获得的网友转发、评论、点赞、收藏量明显较高,传播效果更好。2019年以来该栏目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的相关数据见下表(数据截至2022年6月)

表一 《对话检察官》栏目作品网友转评赞、收藏量数据统计表(抖音平台)

时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5000-9999人次

5

6

8

11

10000人次

9

22

56

4

表二 该年度网友转评赞、收藏量最高的作品主题统计(抖音平台)

时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作品

主题

婚后房产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

一方恶意拖延不想离婚,民法典有新招

还在问:被拖欠工资怎么办

疫情防控

(三)服务性。服务性”,服务发展大局和群众法治需求,增强栏目社会效果,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服务发展大局,围绕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出“公益诉讼故事会”“检察官说民法典”等主题宣传。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摄制开展“六稳”“六保”专项活动宣传片,到辖区民企开展普法宣讲,将“普法菜单”送到民企“饭桌上”。助力乡村振兴,为解决农村群众维权意识差、合约意识淡薄以及个别涉农企业利用合同漏洞坑农害农等法治难题,开设“涉农广播版”,将法治声波传播到偏远乡村。二是服务群众法治需求,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0000余人次,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18年6月,栏目后台接到网友胡某的留言:“看了你们最新的一期节目,我想请问一下你们能否协助我解决家庭纠纷,挽救一下我频临破碎的家庭”,希望寻求检察官的法律帮助。收到留言后,该院高度重视,经与胡某联系沟通,详细了解其诉求后,协同镇司法所先后四次组织现场调解会,反复向胡某家人讲解法律条例,合理合法划分征地补偿款,最终促使其家人达成共识、取得谅解,重新回归和谐的家庭生活。

三、对策建议

(一)找准时机。借助重要日期、关键时间节点之势开展普法宣传。重要节日、关键节点等本身就极具话题性,通过带有标签性的内容能够大大吸引公众的关注度,是视频提升人气和捕获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以抖音号“二喜警官”为例,该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藏蓝不负卿,致敬英雄》《如果缉毒民警睁开眼回到高三课堂》等,契合“1· 10”中国人民警察节、“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进行普法宣传,树立法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氛围,单条视频转评赞、收藏量达几十万至百余万人次,宣传效果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找准时机应把握两点:一是选题要契合时间点。在常规节日、民众庆典、民俗活动中寻找切入点,深挖找寻前述时间点与检察职能、法律知识等的关联点,做精短视频选题策划,主题应景的宣传能赋予视频更强的吸引力。二是发布要掐准时间点。检察好故事、好声音,需要好的时间点进行推广,应把握好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不同平台信息发布的黄金时段,顺应网络生态规律的宣传更容易引起传播和发酵。

(二)巧蹭热点。短视频普法宣传应该以“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为目的,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法治问题,及时捕捉法治热点和社会现象,将热点事件产生的势能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增强短视频传播力和引导力。反有组织犯罪法今年5月1日起施行,多家官方视频号均“趁热打铁”予以宣传,取得了良好的传播互动效果。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而吸引流量的关键是用户需求。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才能有效吸引流量,巧蹭热点正是契合了用户需求这一关键要素。需要注意的是,蹭热点应当以检察职能为出发点,以“这事和我们有关”为原则,要有扎实的内容作支撑,尝试制造新的话题、热点,赋予其新鲜感、专业性,才能为传播效果做“加法”,这也正是“巧”字的题中之意。但热点也不能乱蹭,切忌无中生有、生拉硬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引发负面舆论,消耗检察机关公信力。

(三)做精制作。短视频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关注点,制作质量、呈现效果自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制作者追求精益求精,打磨永无止境。例如撰写剧本时,犯罪嫌疑人的一句台词是否符合人物个性,要反复推敲;出镜的检察人员着装是否规范,要严格把关;涉及案件当事人隐私的,其画面及声音是否进行隐私处理,要严格审核,恪守新闻伦理。剧本撰写、场景设置、拍摄手法、剪辑方式等均是做好短视频制作这篇文章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以检察日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破圈”的短视频《如我在诉》为例。该视频选取了徐州费氏鹦鹉案、南四湖专案、全国首例未成年人文身民事公益诉讼案等5个典型案例,通过当事人以情叙事、故事化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办案故事,有高度、有温度、有故事、有细节。1.聚焦案件中的“人”。邀请当事人出镜谈感受,摆脱以往宣讲式、说教式的呈现方式,能让受众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感悟作品,通过人物真情实感实现检察宣传的“初心”。2.真实的细节最打动人。通过对案例素材进行梳理整合,构思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切换,把画面巧妙地穿插进当事人的讲述中,在烘托情感的同时,实现检察机关如我在诉、检察为民法治宣传主题的“软着陆”,将案例中的法律“硬道理”柔性地表达出来。

(四)善“接地气”。相比于单调的文字内容,短视频普法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可获得性强等优势,通过“抖包袱“设悬念”“炫音效”等方式,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接地气的短视频更能实现上述效果。

1.接近性。使用本地方言、利用热门段子、用当地特有的山歌进行改编等都是令人感到亲切的方式,更能契合群众的情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更容易在网络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例如,云南富源警方发布的为宣传勿乱食用菌子的“红伞伞白杆杆”视频,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讨论。被网友戏称为“最皮政务号”的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抖音号“四平警事”,正是用群众普遍接受的搞笑表演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普法,打造了多期“爆款”,成为官方普法短视频的成功案例。2.互动性。充分融入平台内容风格,与网友进行平等沟通与互动,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纵观目前较为热门的普法视频官方账号,在与网友互动方面均做足了文章,在充分运用留言、话题参与、弹幕等方式提高与网友双向互动的同时,还将网上互动延伸到了网下,将互动形式从短视频本身延伸到网络直播、现场普法等,促进普法效果更大化。

接地气的短视频,让法律知识离群众更“近”一点,搭建普法者与群众双向沟通的桥梁,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和互动性,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五)做优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内容的同时做优传播,才能快人一步达到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单打独斗,这是初阶玩法;中级玩法是策划核心,一处亮点即成就高光时刻;高阶玩法,是遵循短视频创作传播规律,从包装、推广、运营处着手,尽显融合传播优势。

1.塑造形象立体化。从短视频logo、片头、版式、宣传片、海报、宣传手册等方面进行整体包装,打造人物IP,推出微信表情包、文创产品等,打造立体可知的普法品牌形象。此外,形象塑造要巧花心思,例如在微信表情包中加入重庆地标性建筑等,更能提升亲切感和辨识度,吸引网友下载使用。2.传播物料多样化。短视频拍摄完成后,根据发布平台的不同特点推送物料。例如,再单独剪辑时长为1-2分钟、节奏带感的浓缩片版予以拆分投放,迎合不同受众的浏览习惯;配合微信推文发布宣传海报,并辅以文字版的法律小知识,切换不同视角吸引潜在读者。3.推广渠道多元化。主动布局各类网络平台多渠道投放,同时借助本地媒体资源和社会组织架构积极推广运营。例如利用网格员在社区网格中实现普法视频的“进圈入群”,进行精细化分众传播,更有利于短时间内积聚大量流量。4.二次传播融合化。在案例中预埋二次衍生话题,后期再根据案例故事进行延伸拓展,聚焦法治热点和难点问题再次解读,掀起二次传播热潮,引发网友转评赞,这也是媒介融合发展所带来的传播趋势。

短视频虽短,但其传播效果、宣传效应却不容小觑。我们发现,在充分运用短视频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如果能顺应短视频传播规律和传播手段,聚焦受众关注的法治热点设置议题,强化互动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以“小视频”演绎“大普法”的目的,继而开创普法宣传工作新格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23-66212000  传真:023-66212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