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width: 100%; }
您的位置:首页>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

乡村公共医疗卫生药械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0-03-25  作者: 李炎卓   新闻来源:   【字号: | |
乡村公共医疗卫生药械情况调查报告
 
                                                                               (黔江区人民检察院    潘珂、谭森明)
     
    【摘  要】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因其点多,面广、线长,一直是乡村医疗器械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其为群众提供的药品、使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目前情况来看,所涉及的医疗器械的验收、储存、保管、养护、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笔者对辖区1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走访,形成了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 公共医疗卫生 药品安全 医疗器械
   
    一、基本情况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下辖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共有人口55.66万人。下设24个乡镇卫生院、120余个村卫生室,从业人员1000余人,乡镇民营药店80余家,涉及乡镇居民30余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药械情况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医疗素质不齐
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检验室的从业人员均非检验专业毕业,对检验器材的维护、使用专业性不强;在村卫生室一级,大部分卫生室均只有1人,只有个别是2-3人,即使有多人也都为亲友关系。一名工作人员自己既做医生又当护士,同时还是药品管理人员。走访发现,基层医疗机构药械专业人员普遍缺乏,90%以上均不属于专业人员,多数均未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做到规范管理、规范用械,80%以上的从业人员对药械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不熟悉,规范管理意识淡薄。绝大部分的乡镇民营药店的药师均不在岗,普遍存在出售处方药不登记、药师挂靠等情况。
   (二)医疗设备陈旧、设备老化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已出现破旧情况,业务用房拥挤,甚至没有防鼠、防潮措施。虽然已全部配备有B超、放射、分析等医疗设备,但大多数于十年前购置,设备档次非常低,老化现象严重,虽然每年都要质检,但检查检测结果准确率不高,如某乡卫生院的血常规检查仪在2017年3月到2019年12月未经质监部门检测,现在仍在使用。村卫生室更是设备不全,个别基础设施条件非常差,甚至没有基本的医疗器械。
   (三)药械管理不规范
在走访的14个卫生院来看,均出现了药品过期、医疗
器械超期使用的情况。以检验室为例,10个卫生院在使用没有生产日期或生产厂家等来源不明的滴管,个别检验室的C反应蛋白试剂超过有效期1年,10个卫生院的检验室的试剂均存在超期使用现象,1个卫生院的药房在出售过期药品,3个卫生院在使用过期的注射器、人体用氯化钠生理盐水、手术用无菌垫等。
部分村卫生室药品分类摆放意识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外用药、口服液、注射剂等药品随意混放在一起,有些还将生活用品与药品混摆在一起,部分药品包盒上满是灰尘。大多数卫生所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各项记录也没有认真记载。对于药监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反馈的问题,当场虚心接受,过后没有改正。
   (四)执法监督不彻底
绝大部分的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
熟悉药品安全知识,临时抽调现象严重,个别乡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仅有一人,无法进行规范的日常执法。在执法中,药品安全执法人员普遍带有为难情绪,认为“乡里乡亲不好管”,执法力度较低。执法也存在死角,笔者调取了执法时的监控,执法人员大多重点检查药房,多检验室、治疗室涉及的药械基本没有关注,执法覆盖面较窄。
    三、对策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比较特殊,涉及地方政府和卫健、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因此,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用药用械的监管,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共同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用械行为。只有多方动员,采取多种形式,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一是加强培训。针对于农村药械人员业务素质低,应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农村药学人员教育培训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专业素质、法律意识和药学服务水平。药监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协作,采取多种多样式,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加强宣传。目前,老百姓对药械管理的法律知识理解不够,安全使用常识懂得不多,因而应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区内乡镇赶集、召开院坝会的机会,向老百姓讲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合理用药的小常识,或发放传单、利用电视幕、宣传条幅,深入到中小学校向学生授课,在通过学生反馈给家长等多种有效形式。三是加强扶助。要积极争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对偏远、贫困、经济条件差的卫生所开展扶贫帮困,采取“送资金、送设施、送制度。送指导”等活动,解决农村医疗机构缺口问题,解决边远老百姓就医用药难的问题。四是加强监督。作为监管部门,更应主动把农村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布局中去,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相结合。
在农村地区,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就要对基层卫生所房屋设施、药械储存条件、药剂人员的上岗培训、药品购进验收和储存保管记录等方面的监管。为农村老百姓创造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
   (三)与“规范化”的药方相结合。
对于农村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还应从药房管理本身入手,将规范化药房延伸到村舍,依据“分类指导、一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对于各项设施、设备齐全、各项制度健全、各项管理规范的卫生所授予奖励,反之采取通报、限期整改、重点检查等方法,提高规范的自觉性。
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更是重大,只有全面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按照“创新监管、注重长效、找准薄弱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的总体工作思想,才能不断开创农村医疗机构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