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检察官,像‘户外探险者’一样,奔走于田间地头、穿行在山林沟涧,草帽、雨靴、相机是随身标配,哪里有公益受损,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
2024年10月30日,全市检察机关首届“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团队”评选活动现场,10名“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5支“优秀长江生态检察官团队”脱颖而出。
余友前,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长江生态检察官,14年时间,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长江流域环境类大案专案的“扛把子”,所办的案件,6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5件获评市检察院典型案例。
2023年,余友前参与办理一起洪水沉积砂及灾毁地保护案。“百年一遇”的洪峰过境,形成2米多高的洪水沉积砂,竟堆在耕地上长达2年,压垮了村民的致富路,而洪水沉积砂因未列入矿产资源目录,无人监管,又引来不少人违规开采,挖得耕地千疮百孔。
“一头连着行政机关的监督治理,一头连着当地百姓的‘饭碗’和期盼。”余友前化身“社牛”,主动到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释法说理”,又不厌其烦地向村民群众搜集意见建议。最终行政机关超额完成复垦项目,新增耕地500余亩,同步配备了5000余米生产便民道路……昔日的灾毁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而李姣,涪陵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从事长江生态检察工作仅7年,共办理涉环境资源保护“四大检察”案件353件,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例20件。
2024年1月,“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应用场景自动抓取到一条来自“益心为公”志愿者提报的“雨污混流可能污染长江”线索。李姣马不停蹄地来到现场核验,经过多方走访,她得出结论:附近场镇污水管网未能彻底施行雨污分流,致使居民生活污水流入低洼之处,从而形成约4.8亩的黑臭水体,并直排进紫竹溪。
2024年2月20日,涪陵区检察院向当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历经3个月,曾经淤塞不堪的污水管网得以疏通并升级换代,一座崭新的化粪池已建好……案件办结后,李姣及时反馈办结情况,成功完成了从线索举报、案件办理,到协同履职、反馈评价的“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一件事”的完美闭环。
数字赋能高质效办案,在李姣的努力下,涪陵区检察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做法被评为重庆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重庆市检察机关“最佳检察改革十佳案例”。
目前,全市检察机关设有44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共有长江生态检察官203人,检察辅助人员174人。其中,由14名骨干成员组成的长江生态检察官专业团队承办的295件案件,有66件被评为全国、全市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