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重庆检察机关全面迈入数字档案“门槛”
时间:2023-01-0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开栏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和最高检有关部署,聚焦“四大检察”“四大业务”依法能动履职,以高质量检察工作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本微开设“迎两会·话检察”专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重庆检察事业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突破、站上的新高度,以踔厉奋发的厚重答卷、勇毅前行的奋斗之姿,迎接重庆“两会”胜利召开。


今天推出第八期:重庆检察机关全面迈入数字档案“门槛”。



171万卷、9147万页库藏档案悉数“上云”,打牢数字检察的基础工程。日前,数字档案在重庆检察机关全面推行。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全覆盖推广数字档案的省级检察机关。


创建重庆首家市级数字档案室




2021年11月5日,一款叫做“方阵”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检察版)研发成果正式注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同步申请商标。


“搭建全市检察系统档案数据大平台,有效整合三级检察机关45个院的档案数据资源,一步迈入大数据管理的‘门槛’。”去年12月,重庆市检察院数字档案室通过市数字档案室评估专家组验收,成为重庆首家成功创建市级数字档案室的单位,一位专家如此评价。


从该平台看到,今年以来,重庆三级检察院“跑”出来的“数据流”不断增长:诉讼档案、技术档案4374件,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等3660件……“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了全市检察机关的公文标识编码,公文流转后自动向档案系统推送电子文件,同步完成‘四性’检测并归档。”该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该院还创建档案数据“仓库”,借助全市检察机关“档案数据分析可视化大屏”,实时显示45个检察院的室藏、利用等档案信息,实现年报自动化填报、数据自动化统计。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这条进阶之路走了8年之久。


早在2006年,重庆市检察院就独立研发档案管理统一应用系统。“之后,用了整整8年时间,全市检察机关基本完成库存档案数字化。”2011年,陈曦开始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据她回忆,当年靠“每年回扫10年”的这种小步快跑方式,才啃下来“硬骨头”。


一转眼又是8年。时至今日,上线9个月的“方阵”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已将1866项档案管理规定、1600个案由、176条保管期限,全部嵌入诉讼档案卷内目录和封面的录入页面。与统一业务应用2.0系统的数据对接也在抓紧推进,一旦对接成功,办案检察官"一键生成"案卷封面、移交清册并在线提交归档,减少一半以上的案卷扫描量。


据介绍,相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接案卷,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情况要复杂得多。仅仅接口说明书就有600多页内容,归档要素、规格要求必须完全兼容,统一标准是成功的关键。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此前,该院研发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摸索出了一套既符合档案管理国家标准、满足检察办案要求,又契合重庆检察工作实际的数字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无缝对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实时归档需求,又超前谋划填补空白,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档案室。


“就像孩子生下来,成长的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该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三级检察院推进数字档案,是希望“线上”带动“线下”,推动全市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数字档案”赋能业务监督




“以前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我们要抽调人员分别组队,赶往5个分院辖区现场翻卷评查,一轮下来少则2周、多则1个月。”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九部负责人说。


2017年初,重庆检察机关开始推行案件质量网上评查。现在,只需一张评查小组成员名单,重庆市检察院数字档案室就能通过对用户群赋权,随时随机调卷进行“云评查”。截至目前,共评查案件2.92万件次,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腿”、评查不跑路。


目前,重庆检察机关的库藏档案达到171万卷,档案条目198万条,数字化总量9147万页,年均利用量10.31万人次,档案利用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这些数据集中储存在市检察院数据中心,统一数据标准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资产。”该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为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供数据接口,广泛服务于各种大数据监督场景,从而激活“沉睡”的档案。


“来自数字档案中的元数据,具有采集时间长、数据量大、数据标准统一的优势,能够为法律监督建模提供多维度分析,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该院业务保障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