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战疫进行时】“检察蓝”的抗疫故事(五)
时间:2022-12-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1月的重庆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
在一个又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有一群“检察蓝”的身影
他们
或化身扫楼“大白”
或值守防疫“卡点”
或打通保供“最后一百米”
或为群众疏难救急
照亮一束光
守护一座城
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一起
侧耳倾听
来自“检察蓝”抗疫故事



我是党员,我来当志愿者



志愿者:张洁媛 市检察院检察三部 副主任

服务地点:渝北区宝圣湖街道果塘湖社区


初冬时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重庆人的心。疫情就是集结的号角,党员就是保卫家园的战士。“我是党员,我来当志愿者!”我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就地转岗,成为了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


近段时间以来,身为老党员的丈夫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连续20多天没回过家。当得知我也去当抗疫志愿者后,他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通过电话条分缕析地给我传授干好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经验。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白”,主要承担起核酸检测信息采集、核酸检测物资的保障和分发等多项工作。同时,我通过微信、电话等一一解答居民们的各种疑问,宣讲防疫政策,开展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


11月24日,我担任果塘湖社区市级机关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起组织安排志愿者抗疫工作。在我的努力下,更多的党员同志加入到抗疫队伍中。


10多天来,我和丈夫各自忙碌着,常常几天都通不了一次电话,只能时不时微信留言,相互给予问候和鼓励。年近七旬的母亲无条件地支持我们小两口的抗疫工作,默默承担起照顾两个年幼孩子的任务。“我虽然在抗疫工作上帮不了忙,但给你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除后顾之忧还是没问题的。”大儿子知道爸妈在抗疫,懂事地在家自觉上网课,课余时还帮助外婆照顾弟弟;小儿子虽然才两岁半,但也会常常念叨:“爸爸妈妈忙着在打病毒怪兽,我要乖乖听外婆的话”。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要继续做好抗疫志愿服务工作,担负起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在,相信胜利并不遥远,曙光就在前方。




战“疫”临时党支部,使命担当不“临时”


志愿者:钟华 市检察院检察九部 副主任

服务地点:巴南区花溪街道荷花坪社区


11月13日,我响应号召,主动向巴南区花溪街道荷花坪社区报到,就地投入到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具体从事物资消杀运输、生活垃圾倾倒、协助医护人员核酸采样等工作。

虽然志愿服务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忙个不停,但我和其他志愿者们都毫无怨言,想尽办法地去分担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11月23日,我担任荷花坪社区市级机关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这是组织和群众对我的信任和重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尽其所能地把它干好。

自此,除了参加具体志愿服务工作外,我还要负责协调居住在社区内的69名市级机关、国企干部下沉社区的抗疫工作,召集人员到位、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抗疫动员、和社区等单位的联系沟通.....连日来,我的工作始终处于高度饱和状态,仅协调人次及事项就达每日20人次以上。

“小李,王叔身体不舒服,你明天能顶一下他的岗吗?”

“明天早上6点,医疗物资就会送到,由我和小刘负责。”

“汇光路卡口夜班值守急需支援,请年轻志愿者主动报名!”
......

夜幕降临,心身疲惫、返回家中的我简单地吃两口饭,继续挑灯夜战,对当日志愿服务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填报志愿服务日报表,再对第二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动态调整,时不时还在志愿者群里为大家打打气、鼓鼓劲,营造起良好的工作氛围。

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抗疫志愿者,都在平凡岗位上熠熠发光,温暖别人,照亮自己。相信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我必定会铭记于心,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努力奋进,砥砺前行。



我的年龄大,但我党龄长




志愿者:李扬 市检察院政治部干训室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南岸区花园路街道丹龙路社区

11月15日清晨,刚起床的我收到一条短信,“您到南岸区居住地社区报到的信息已收悉……”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赶去社区报到。

可是,社区干部见到我这位58岁的老同志时,眼中有了些纠结。“李老师,我们非常缺少人手,如果安排您给管控楼栋的居民运送生活必需品,您能吃得消吗?”我笑着回答道:“年龄虽然大,但我党龄长啊!都33年了,请放心,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因为疫情管控,小区只留了一处位于地理位置偏高的门,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定时以最快速度把生活物资从大门口运送到被管控的居民家中。说干就干!就这样,我每天都要在20多级台阶上往返几十趟。

连续5天干下来,社区干部说:“你们检察院的党员干部,个顶个都是好样的。”听着这样的评价,连日来的腰腿疼痛仿佛轻了不少,自己觉得还是配得上“老党员”这个简单朴素而又分量满满的称呼。

11月17日,我又接到通知,安排我担任“市级下沉干部社区防疫工作”“大渡口南岸分群”两个工作群的联络员,及时反映、协助社区解决群众难题,疏导群众心理……我边干边学,一方面虚心向基层社区同志求教,在实干中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运用自己曾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所学的知识,耐心、真诚地倾听居民心声,最大限度地疏导他们的焦虑不安。

在参加抗疫工作的这段日子里,每天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点事、服好务,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我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很快就能到来。



我是志愿者,我会,我来!




志愿者:刘沂东 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 干警
服务地点: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岭社区

“江湖救急,小区里有会修电脑的吗?”

“王某(化名)家的打印机用不起了,娃儿的作业怎么办?”

11月20日下午3点,当我正在社区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时,衣兜里的手机频频振动,我立即打开微信,发现业主群被数条求助信息刷屏。原来,小区业主王某家的打印机出了故障,正在群里向邻居求助。

“我是志愿者,我会,我来!”

我见状后,立即在微信群回复。通过联系王某,我了解到,由于小区里拥有打印机的业主并不多,每天差不多有上百名业主前来王某这里为孩子打印网课资料。现在打印机出了故障,急得等待打印的其他业主直跺脚。我一边在群里安抚着业主们焦急的情绪,一边拎着工具箱直奔王某家。

我一进屋,只见电脑桌前挤着好几位等待打印的业主,他们纷纷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通过排查,我发现电脑和打印机都有问题,电脑长时间没清理灰尘,影响到设备散热,频繁出现关机黑屏的情况;打印机近期超负荷运转,机器里的字车与连杆间的摩擦力变大,经常性卡纸。

这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处理的故障,我仔细地将电脑和打印机做了彻底清洁,给打印机抹了润滑油,不一会儿就把问题圆满解决了。一旁的业主们长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离开前,我还给王某留下了联系方式,“有需要,直接联系我,24小时不关机!”服务群众无小事,我愿化为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让美丽的山城早日恢复往昔的烟火气!



“党员李芊”,报到!




志愿者:李芊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三部 副主任

服务地点: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桂花园社区


11月15日,被管控在家的我迅速向所在的社区报到,就地转岗,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我的工作就是为所在楼栋居民登记并分发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每天一早,我会拖着满满一箱的抗原试剂,从33楼逐层而下,挨家挨户为600多名居民登记信息、发放抗原试剂,闷热的防护服里汗水顺着发丝往下流,眼罩上一片水雾,视线朦胧。当送到自己家门口时,家里人居然都没有认出我来,还一个劲地向我道谢。

有一天晚上11点多,我正拖着箱子走完最后一户,预备收工回家时,突然一名自称“抗原检测为阳性”的居民慌慌张张跑下楼来向我求助。“你先别慌,我马上帮你联系!”我立刻安抚好这位居民及其家人紧张的情绪,并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对他进行复检。

第二天一早上,我又立马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昨晚那位居民核酸复检阴性的好消息。这下子,我的整颗心终于落了地。随后,我也不断地安抚小区群内因得知此消息感到恐慌的其他居民,一场“假阳”引起的小风波也终于平息。

连续多日的志愿者工作下来,我和邻居们也更加熟悉了。看到防护服上“党员李芊”的字样,邻居们对我更亲切,也更信任了。“李芊,可以帮我买几盒降压药吗?”“李芊,线上团购几点买得到菜呀?”

如今,“党员李芊”成了我的响亮名片。在不久的明天,我们都会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但我相信“党员李芊”这个名字会永远跟随着我,时刻提醒我,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交出让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诠释好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检医夫妻”同心抗疫




志愿者:彭兆君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业务保障部 党员干警

工作地点: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学善社区


“彭哥,今天上午你采集的一个居民确诊了,注意个人防护,明天会进行全小区‘扫楼’,上门核酸检测。”“行,我核酸结果没问题,明天继续协助你们开展工作。”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得知社区缺少医务等工作人员后,我和曾是医生的爱人一起就地上岗成为了抗疫志愿者。从11月15日开始,夫妻齐上阵,协助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这几天,我们核酸采集主要以重点人群为主。在得知被我们采集过的人员中出现了确诊病例后,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但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的那一刻,我和爱人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坚持上岗,并在第二天与妻子加入“扫楼”队伍,对整个小区居民开展上门核酸检测服务。

连续10多天的核酸采集工作,我们累计协助采集检测核酸样本8000余份,上门给居家隔离人员登记采集核酸10余次,并且还积极协助医生指导培训新上岗的志愿者。

当志愿者这段日子,除了负责核酸检测工作,我还成为了各类防控政策宣传员。部分居民对相应的政策不了解、理解不到位,我和志愿者同事一道针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解读,开展情绪疏导工作,消除群众的疑虑与顾虑。

我坚信,重庆这座英雄之城,必将战胜疫情,重拾山水之城的烟火之气。



24小时“接力”值守交通卡口




志愿者:巴南区检察院18人志愿小分队
工作地点:巴南区道角村大门路口

11月14日,根据区内统一部署,我院需值守道角村大门口的卡口。院里立即安排主动报名的郑国艳、朱正祥、张朝东等18名党员干警,轮班值守道角村大门路口交通卡口,主要负责对往来人员车辆进行排查登记、交通疏导及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


由于该交通卡口临近巴南区主干道上,即使在疫情管控期间,仍然有不少保供等车辆需要通行。“承包”了交通卡口后,我们分成两人一组,开始了每天三班倒、24小时的值守工作。最难熬的是夜班,从晚上11点值守到次日早上8点。志愿队里的几位年轻小伙子主动报名,纷纷申请值夜班,“我年轻,不怕累,我上!”

“师傅,麻烦您出示一下通行证和渝康码,同行的人员也请出示!

连日来,我们都细致地核实着过往车辆的通行证和渝康码,不容有失。当遇到个别不理解疫情防控政策的群众,我们都会耐心地讲解劝说,希望得到他们理解和支持。

在我们值守队伍中,还有朱正祥等一批年龄较大甚至临近退休的老同志,那股拼劲一点都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凭着超强的沟通能力,三言两语就能赢得群众信任,也成为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

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角村大门口交通运行正常。不少保供车辆驾驶员还隔着玻璃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一句“辛苦了”化解一天的疲累



志愿者:肖雪 潼南区检察院检察三部 干警
工作地点:潼南区梓潼街道碉楼坡社区


“城区三个街道将临时管控,社区工作人员紧缺,我院将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支援……”11月19日一大早,城区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在微信群中跳跃。我主动向组织报名: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按照组织安排,由我和4名同事组成的抗疫志愿小分队负责碉楼坡社区小区出入卡口的值守。查验健康码、收集出门条、提醒居民下楼做核酸......这都是我们每天从早至晚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


我值守的卡点位于几个开放式小区和主路的交汇口,每天有许多居民进出采买,因此,大量的查验程序必不可少。一整天值守下来,我不仅腰酸背痛,防护服下的内层衣服也被汗水浸湿,可内心却是满满的成就感。


小区里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对于防疫政策不太了解。因此,我们还需要对外出散步、闲逛的居民不断地进行劝返。刚开始,有些老年人并不理解,但是我们一遍遍耐心劝说,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消解其不满情绪,以真心换来了大家的尊重和理解。“同志,你辛苦了!”“为志愿者点赞!”......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就足以消解我们一天的疲累。


同时,我还是咱们抗疫志愿小分队的联络员,需要协调安排大家的值守时间、车辆调度等事项,并将遇到的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和社区进行沟通。由于人手紧缺,我们这队值守时间长、任务重,但大家都互相包容理解,男同事更是体贴地包揽了每天的夜班值守任务。


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我感受到了大家每天都在成长进步,更感受到友爱团结的协作让工作得到提升,也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