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战疫进行时】“检察蓝”的抗疫故事(四)
时间:2022-12-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1月的重庆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
在一个又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有一群“检察蓝”的身影
他们
或化身扫楼“大白”
或值守防疫“卡点”
或打通保供“最后一百米”
或为群众疏难救急
照亮一束光
守护一座城
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一起
侧耳倾听
来自“检察蓝”抗疫故事



开启办公与志愿者“随机切换模式”



志愿者:雷丙杰 市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室 副主任
服务地点:渝北区鸳鸯街道金桥社区

突如其来的居家办公,让原本手头的工作断了线。我让在单位值守的同事帮忙把未完成的工作材料发过来后,就一头扎进了材料中。搜集素材、构思结构、组织语言……一顿操作之后,眼睛发胀、头脑发昏,闭眼稍微歇息一下,这时才注意到手机微信群里响个不停的群信息,原来是社区党员志愿者群里正在“接龙”。

“明天上午需要值守门岗5人、做核酸信息录入4人……请各位志愿者接龙!”“雷丙杰+报名核酸维持秩序”,一眨眼任务就认领完了,真的是“手慢则无”。

5个月大的小女儿的啼哭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刚好码完最后一个字,已是凌晨1点。我赶去卧室把她抱起来哄睡后,赶紧休息,为明天一早的志愿服务做好准备。

早上7点40分,我准时到达指定位置集合,穿好防护装备,拿上体温枪,赶早做核酸的邻居们已经在自觉排队了。

“这边是学生通道,请大家让一让!”“后面的同志们间隔远一点哈!”3个多小时的站立,两个膝盖已经酸得厉害,没吃早饭的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咕作响,“再坚持坚持,就结束了”,我不时给自己打气安慰。

突然手机响了,“稿子请你看一下,有意见及时反馈。”“好的,我稍等一会马上看!”

上午的核酸检测结束后,我立马脱下防护装备,认真消毒,一溜烟溜回家中,点开基层院发来的稿子,边看边勾画、打字……又是一通操作,把校对意见回复后,终于长舒一口气。闭上眼稍作休息,下午的核酸检测工作2点30分继续。

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虽然累但却非常充实,也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管在何时何地,作为一名党员干警都要敢于担当,把各项任务都要做得漂亮!



做一个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



志愿者:陈永锋 市检察院政治部老干室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路社区

11月13日,我积极响应号召,前往居住所在地凤天路社区报到。凤天路社区临近一家大医院,加之所辖的多个小区被列为高风险区域,为保障群众及时就医,社区安排我专职从事协助就医和电话记录群众诉求志愿服务工作。

“我是想去医院做个检查,但我们老两口都用不来智能手机,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位老年社区居民焦急打来了咨询电话。“你别急!我来帮你联系一下,我们会尽快安排。电话中,我一边地安抚其烦躁的情绪,讲解就医程序,并积极地和社区协调患者就医。最终,这位病患者顺利到医院就医检查。

在当社区“接线员”的日子里,我认真倾听着每一位群众的诉求,耐心和他们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尽最大可能地帮忙解决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小肖说:“陈老师,你性格真好!”我连忙解释说,我们就应该站在来电群众的角度来换位思考,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1月22日,覃家岗街道市级机关下沉党员干部临时党委正式成立,我被任命为宣传委员。连日来,我将收集整理的399名下沉党员干部和9个临时党支部的抗疫事迹及时向沙坪坝区组织部报送,同时还通过电话、微信群、朋友圈等积极向社区群众、亲朋好友们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科学防护知识,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大家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的信心。



时刻准备着!




志愿者:秦正秋 市检察院检察事务保障部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渝北区人和街道金和社区

“你好,秦老师,我们有个信息采集人员临时来不了,能不能麻烦你再次顶替一下?”一大早,我突然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

“没问题,我洗漱一下,马上下来。”我熟练地回答道,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面对此类紧急任务了。

疫情暴发以来,我所居住的小区接连出现阳性病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第一时间加入到小区志愿者群,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商讨优化本小区核酸检测方案,参与到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一次核酸检测中,有位信息采集员因故未能提前到岗,而此时有居民已排起了队伍。有的人开始抱怨一大早把大家叫来。见此情形,正在维持秩序的我自告奋勇,要求顶替信息采集员。

“我曾经参加过相关培训。”面对社区工作人员迟疑的目光,我陈述了核酸检测信息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立即投入登记工作,最终确保了整个核酸检测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担任志愿者以来,无论是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信息采集,还是卡点值守、分拣物资,哪里需要,我就及时出现在哪里。有时,因担忧我身体柔弱,家人劝我做些风险小的志愿服务工作。但我觉得,面对疫情,我们每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如果大家都畏缩不前或者拈轻怕重,那这场疫情歼灭战什么时候才能打赢?抗击疫情与你我相关,只有人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才能早日回归正常。



每天采集信息近千条,步行巡检过万步




志愿者:钟兴全 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二部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万州区牌楼街道太平社区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我响应号召,主动下沉社区,化身“抗疫白”“志愿红”,积极投入到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中,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请出示渝康码或者身份证,谢谢!”每天上午在协助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的现场,这是我说了数百次的话。渐渐地,开箱、开管、扫码、封管、封箱……我的动作流程越来越熟练。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我都准时到万州区牌楼街道太平社区核酸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

为尽量减少居民排队时间,我常常从早上7点一直坚持到中午1点核酸检测结束。6个小时后,当脱下防护服时,我的内层衣服早已汗湿,脸上留下了口罩的勒痕,肚子也饿得咕咕叫。现在正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我感觉很有成就感,辛苦一点儿也很值得。

“居民朋友们,请大家戴好口罩,不要聚集,做完检测就赶紧回家吧!”

每天完成核酸信息采集工作后,我匆忙回家吃了两口饭,又马不停蹄地到社区开展志愿者劝导工作。走街串巷到临街门店、居民小区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提醒、督促营业场所工作人员检查渝康码、扫描场所码,劝导居民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聚集、做好防护。每天晚上,我忙完志愿服务工作回到家中,打开手机一看,记录步数已快两万步了。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数日来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我所服务的牌楼街道太平社区未出现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实在让人欣慰,愿疫情早日结束,一切回归正常。



跑出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加速度”




志愿者:曹阳 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检察四部 党员干警
工作地点:涪陵区白涛街道建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采样点

“请大家排好队,注意保持一米以上间隔距离,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请准备好身份证。”

11月14日,我被安排到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岗担任“扫码员”。之前做核酸检测,拿出手机被别人“扫”了无数次,而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扫”别人。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扫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早上7点,扫码录入工作开始。“叮”,清脆的一声,渝康码信息成功录入。“一个、两个、三个……原来这么简单。”接连成功录入信息后,第一次扫码的紧张感逐渐减弱。

然而,事情可并不那么简单。“小伙子,我这个码怎么弄不出来啊?怎么进行认证哟?”“等一下哈,我这手机好像没有网了,一直在转圈。”……突然,一连串问题出现。

因为我所在的社区老年人居多,加上涪陵是第一次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如何快速打开渝康码让居民犯了难。因此,我不仅要扫码,还要停下来帮助他们进行认证、打开二维码。遇到居民手机没有网络流量的,我还要打开自己手机热点进行网络连接。就这样,扫码节奏迅速慢了下来,工作桌旁也逐渐聚集起了人群。眼看着队伍停滞不前,居民也纷纷抱怨起来。

此刻,坐在桌后的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立即调整工作思路——站起来、跑起来,争分夺秒抢速度。左手拿采样咽拭子、右手拿手机,走到居民身边,变坐等扫码为“主动出击”。这样不仅能迅速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我的站位来调整排队间距减少聚集风险,更能及时安抚后方群众的情绪。排队的长龙有序流动了起来,工作效率更得到了提升!截至目前,我的核酸检测扫码信息采集最高纪录达到半日50管1000人次,单人单日信息采集71管1420人次。

“刻不容缓,以快制快,集中力量打赢疫情歼灭战。”虽然,我只是抗疫一线的一个普通“扫码员”,但能够以我的微薄之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核酸检测跑出“加速度”便是我心中最大的欣慰。



当好防疫战场上的后勤“管家”




志愿者:唐佳 合川区检察院检务保障部 副主任
工作地点:合川区检察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消毒喷雾还需要10瓶,麻烦今天下午送到。”

“支援志愿者的物资已经准备好,一点安排车队运送到社区。”

作为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的一员,防疫物资采购分配、人员流调排查、核酸检测统计、居家办公干警情况报送……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工作是我每天都要重复的。

“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我深知后勤服务越充分,防疫战线就越安全。

后勤工作需要时时刻刻关注防疫物资的使用和储备情况,合理安排防疫物资的使用,并且要提前一天准备好相应的防护用品,打好充足的“提前量”,保证一线抗疫人员能够安全、及时、有序地开展工作。物资保障看起来是个简单的工作,但我却丝毫不敢马虎,每次总是认真仔细地核对单据,对有疑问的单据认真核实,直至弄清为止。

做好疫情数据收集统计也是我的重点工作,每日要对全院党员干警等相关人员共150余人及家属的行动轨迹进行核对、动态排查风险人员、动态统计大家的健康状态等。由于统筹情况类型多、对接的数据量大,连续几天到中午,我的手机就从早上的满格,变成了只剩6%-10%的电量。

这些工作虽然急、细、繁、重,但我深知只有讲责任、有担当、肯奉献,才能助力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虽然这是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战役,但我从身边每个平凡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上看到了曙光和希望,我为自己能够当一名防疫战场上的后勤“管家”感到无比自豪。



“多亏了您的及时救助!”




志愿者:石磊 垫江县检察院检察六部 主任
工作地点:垫江县桂溪街道迎春社区

“快!有人摔倒了,赶快上前看看。”

11月21日,在迎春社区卡点值守时,我发现一名骑着电动摩托车的女志愿者从车上摔了下来,头部着地,便迅速和同事王洪斌等人急促地向求助声的方向冲去。

“头好晕,胸口也很闷。”被大家搀扶起来的志愿者脸色发白,声音虚弱,且出现呕吐症状。我立马拨通了120急救中心电话,随同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继续值守的王洪斌向社区报告了这一情况。

经过初步检查后,医生神色紧张地对我说:“患者需要立即进行CT检查,请完善患者信息。”我立马拨通社区电话,和家属取得联系后才得知,原来这名志愿者姓涂,平时大家都叫她涂阿姨,事发时她正在为社区居民运送蔬菜。

“由于疫情原因,按照医院规定,我们无法进来,就麻烦你好好照顾涂阿姨......”就在我交完检查费、推着涂阿姨前往CT室时,社区书记曾敬打来电话说明了情况,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留院观察两小时后,涂阿姨脸色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也在逐渐好转。看到她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会心地向我微笑示意,我悬着的心也彻底落了下来。

“多亏了您及时救助,我妈妈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事后,涂阿姨儿子几次拨通了我的电话表示感谢。

经过近几天的工作,我亲身体会到涂阿姨等这些抗疫志愿者的不容易,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是我的荣幸。同时,很骄傲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众志成城、携手作战,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大爷大妈为我们点赞




志愿者:张晋齐 巫溪县检察院检察一部 党员干警
工作地点:巫溪县柏杨街道新华社区

“小伙子,东西能送到家里不?”

“大妈您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讲,我们是检察院的志愿者,会想办法帮助您的……”

11月20日,当我在执勤点位登记着居民信息时,一位提着棉被和生活物资的大妈走过来,满脸焦急地询问着我。我一边安抚她急切的情绪,一边了解她的需求。

原来,大妈的弟弟是一名患有视力障碍的小区居民。最近气温骤降,她很担心弟弟缺乏棉被御寒,便主动上门来送物资。

“大妈,你不要担心,我们已经对社区特殊人群进行了摸排登记。你弟弟肯定也在我们名单里,社区每天会安排专人上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忙。”在我的劝慰下,大妈焦虑的情绪也逐渐缓和。随后,我对大妈进行查验测温、扫码登记,并将送来的物资仔细消杀并帮忙送去了她弟弟家中。

在下沉社区10余天里,最开始,我们遭遇过部分大爷大妈们的不理解;可我们用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改变了他们的初印象。帮助独居老人采购物资,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核酸检测,为突发疾病的小孩联系救护车,为盲人居民送棉被......这群大爷大妈纷纷夸赞道:“这帮检察院来的小伙子是为咱们群众干实事的,他们的话,我们得听啊!”得到群众的支持,我和同事们更加坚定了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每当夜幕低垂,站在执勤点位时,我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为650名居民服好务




志愿者:王建 秀山县检察院办公室 主任
工作地点:秀山县中和街道新齐社区

“叮叮……”早上5点多,闹铃响起。

11月8日以来,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起床节奏。伴着初冬的薄雾,我早早地赶往新齐社区王家寨核酸检测点,设置警戒线、指示牌,摆放好桌子、板凳……一番操作下来,已接近7点。而这,也正是我为650名居民服务的开始。

“爷爷,你快点啊,要上课了。”一位老人正眉头紧锁地点着手机屏幕,一旁的孩子急躁地催促。“老大爷,是没找到渝康码吗?让我来!”我赶忙过去接过老人的手机帮助他们把渝康码打开。老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连声道谢。

“明天还做核酸吗?”“我们哪也没去,应该没事儿吧?”面对复杂的疫情,社区居民们都稍显焦虑。

“大家别担心!听从社区安排,在家多运动,大家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能恢复以前的生活了。”看到大家焦虑的情绪,我赶忙耐心地劝导着。

一名居民笑着说:“你说得对!是该好好运动啦,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排队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欢乐起来……

这就是我,一名抗疫志愿者每天平常且平凡的故事。下沉社区十几天来,我习惯了5点起床、习惯了准时到岗,因为我知道,这是党员干警应该坚守的时候,我必须到岗;我更知道,在这儿有650个可爱的居民需要我的守护。我坚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的阴霾必将消散,和煦的阳光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