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网站首页
市检概况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检务公开
检察工作报告
预决算公开
规范性文件
检务指南
检察要闻
新闻发布
典型案例
公益诉讼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战疫进行时】“检察蓝”的抗疫故事(三)
时间:2022-12-0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大
|
中
|
小
】
11月的重庆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
在一个又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有一群“检察蓝”的身影
他们
或化身扫楼“大白”
或值守防疫“卡点”
或打通保供“最后一百米”
或为群众疏难救急
照亮一束光
守护一座城
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一起
侧耳倾听
来自“检察蓝”抗疫故事
获知老人安好,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志愿者:
阳琼玲 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景园社区
从11月15日起,我被分配到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景园社区党员服务队,参与支援山水景园小区高风险楼栋的核酸信息录入、生活物资采购及防疫知识宣传等志愿者服务工作。
这天,我和社区医院医生搭档,对有确诊阳性病例和混阳情况的某楼栋共10层楼的住户开展核酸单检采样工作。该楼栋一层楼有10户人家,10层楼就是100户,稍事准备之后,我们就整装出发了。
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然而,在敲开一个住户的房门时,眼前的情景让我心里一紧——这是一个73岁的独居老人,开门时,她弯着身子,一只手捂住肚子,脸色煞白,根本无法直立接受核酸检测。询问后才得知,她胃痛得厉害,早上还有吐血现象。采集医生检查后说需要尽快送医。
“您坚持一会,我帮您打120,请求帮助!”“我不坐120,那个吓人得很,我不坐!”老人一边摇头一边拒绝。我立即联系社区的张主任,向她说明了情况。张主任说社区一共两辆车,一辆今天上午刚把该栋楼的病人送去医院了,另外一辆也去接防疫物资了。一边是防疫工作任务,一边是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老人,情急之下,我们立即联系了负责接送医务人员的车辆司机,请求他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
送走老人,我们才又继续采集样本。我们跑了4个多小时,一人一管,共计采集了367管,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辛苦和乐趣——我们也学会了敲门不用手指,而是用手掌,因为骨头都敲疼了,敲轻了怕里面的人听不到,敲重了又会被抱怨扰民;碰见开门的小朋友问问几年级了,上网课要注意眼睛休息;碰见老年人开门帮忙调用渝康码,或者直接让他们用身份证登记信息……
“李师傅,请问刚才那位老人送到医院了吗?”楼层检测完后,我赶紧拨通了社区医院的司机师傅的电话。
“送到了,已经办理好入院了!”得知病重的独居老人已经顺利就医,我才艰难地脱掉湿重的防护服。
忙起来就不晓得怕了!
志愿者
:
尧荣恒 两江地区检察院检察二部 检察官
服务地点
:
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天宝路社区
11月11日,我所居住的天宝路社区金都香榭小区被确定为高风险。随着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几天后,天宝路社区决定逐户上门开展核酸单采检测,并对小区居民参加核酸检测情况进行摸底核实。
“这个时候我该去。有我们这些熟悉情况的业主帮忙,检测效率会高很多。”说服担心我安危的妻子后,我就第一时间在“扫楼”志愿者征集令后面接了龙。
第一次想到要直接面对病毒,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的,但看到其他党员同志从容不迫地穿戴好防护服,自己也感受到了鼓舞和力量。
11月18日,我与另外2名医务人员组成了三人“战斗小组”,负责对本小区某楼栋共68户居民核酸筛查。
“本次检测一人一管,扫完码就可以做,莫慌莫慌!”我挨家挨户地敲门,一遍又一遍重复这句话,并对每户居民以及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遇到的生活困难做好调查登记,确保无一错漏。
通过近三个小时的“扫楼”,我们“战斗小队”圆满完成了对该单元188名居民的检测和数据统计。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通过这次检测,筛查出了阳性感染病例1名。
“忙起来就一点不晓得怕了,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做,党员肯定要冲在前面嘛!”有了这一次经验,我更加体会到社区工作人员防疫工作的艰辛,以后有需要我的地方,我还是会变身“大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一家三口齐抗疫
志愿者:
张绍平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业务保障部 司法警察
服务地点:
渝北区龙山街道冉家坝社区
“渝北区冉家坝社区人员紧张,紧急招募志愿者!”自11月13日以来,我居住的社区相继检测出新冠阳性患者并被管控,形势严峻。
作为老检察人,我和女儿张琦、妻子成朝容看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志愿队伍。到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已经连续11天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我主要是承担管控楼栋值守任务。从白天到黑夜,我都必须坚守出入口,守住居民的安全线,容不得丝毫松懈。同时还要耐心解读防疫政策,消除居民疑惑;将一箱箱物资成功转运,让居民生活得以保障;遇到紧急就医需求,呈报丝毫延误不得……
女儿张绮每天总是裹在厚厚的防护服里,主要负责协助医护人员进入管控单元楼,每天逐楼逐户上门进行核酸检测,走遍了每个角落,重复地统计人数、不停地扫码登记。“你们天天来不累啊?”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女儿必须得安抚好居民情绪,总是笑呵呵地说:“老人家,许多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忙得都不能回家呢,您再坚持坚持。”
我的妻子成朝容到所在单元楼逐楼逐户上门为住户发放核酸检测试剂、登记发放情况和讲解使用方法,一次性为整栋楼20多个楼层近200人提供志愿服务,汗水早已湿透全身,但是她毫无怨言。她说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关键时刻为大家服务,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门,晚上回来都累得相顾无言,很有默契地微笑点头示意,然后洗漱休息。因为我们都明白,第二天还有更多工作任务,需要我们养精蓄锐、奋力战斗。
哪里有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
志愿者:
刘琪 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干部人事室 党员干警
服务地点:
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经济桥社区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我想报名当小区志愿者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11月6日,刚从部队转业到五分院的我便遇上本轮疫情暴发。在得知所在管控小区里有楼栋核酸混检呈阳性,我马上想到社区可能急缺人手,便主动请缨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紧急召开的志愿者短会中,我主动表示“我最年轻,可以多派点任务给我!”
疫情形势严峻,我的主要志愿服务内容就是协助医护与社区工作人员扫描居民渝康码录入信息,采集核酸检测样本。从11月6日至今,我已累计协助采集样本6000多份,日均负责核酸扫码800余人次,长时间扫码录信息让我的胳膊酸痛不已。每天,在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我又当起了物资运输员、秩序维护员、卡点值守员……负责起防疫物资搬运、风险点消杀、值守管控楼栋等工作。
小区里老年人非常多,他们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的渠道少,对管控不太理解,我便和社区工作人员对老人们进行疫情防控政策宣讲,反复开展思想工作,安抚老人们的情绪。穿上防护服,我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忙的时候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通宵值守时又冷得打颤……
疫情还未消除,战斗仍在继续,我将持续冲锋在疫情最前线,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以赤诚之心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我是党员,我先上
志愿者:
谭飞 万州区检察院检察一部 党员干警
工作地点:
万州区百安坝街道百安社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11月8日,万州疫情来势汹汹,我院决定组建抗疫突击队。作为一名检察新人、防疫“熟手”,听闻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向党组织“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能吃苦,保证完成任务!
9月初,我开始到万州区火车站等交通卡口轮值,与来自各领域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共同把好“入口关”、守好“防疫门”。进入11月,随着全区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又积极响应号召,下沉社区支援,负责在核酸检测点录入采集信息、维护现场秩序、宣传防疫政策等工作。
“小伙子,谢谢你,以后我带上手机就可以做核酸了!”在核酸检测现场,有很多老人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会在检测前一一询问需要帮助的老人,登记好个人信息,手把手帮助他们完成渝康码扫描,确保核酸检测现场高效有序。一天下来,虽然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是常态,但当我看着自己全身防护装备,宛如一名身穿铠甲正待出征的“战士”,内心又燃起了昂扬斗志。
11月19日,我又被紧急抽调到区卫健委协助开展追阳工作。核查掌握全区各集中隔离点情况、实时报告各集中隔离点核酸异常信息、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一间办公室,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是我与小伙伴们昼夜奋战的阵地。由于工作量大,加之连续运转,困了就站起来揉揉眼,饿了就啃口面包,虽苦虽累,但很值得。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哪里最艰苦,我就去哪里。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贡献青春力量。
一支“葫芦娃”守护老百姓
志愿者:
江北区检察院7人党员小队
工作地点: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佳禾园小区
11月20日,宋坪、朱艳辉、皮朝辉、徐滔、张渝、瞿兰燕、申仁华等7名江北区检察院党员干警受组织指派,前往江北区石马河街道佳禾园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混管阳性追踪溯源、对确诊人员进行劝离、到管控楼栋上门核酸、将抗原试剂分包封装等。
“你好,请把渝康码准备好,需要做核酸啦!”上午,我们兵分两路,一路集中追“阳”,打电话向混管核酸的居员核实具体门牌号,以便上门核酸。另一路人马则对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员进一步核实、通知隔离。
逐渐沙哑的嗓门,汗水浸湿的后背,水雾模糊的面罩,都是阻挠前进的阻力,也让我们意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艰辛。但是,当每一户居民做完核酸后的那一声“谢谢”,又让我们忘记了所有的烦恼而继续前行!
遇到已经成功转运的回复时,我们往往松了口气。遇到尚未转移、有所顾虑的群众,我们便要耐心地解释政策,打消其种种顾虑。
完成一天的工作,身体虽然疲惫,但我们却非常满足。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打击犯罪,这次能够在基层为群众做点小事,让我们这群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体会。无论是疫情还是检察工作,我们都要用心用情办好每个案件、每件小事,做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我成了一名抗“疫”女汉子
志愿者:
成燕妮 九龙坡区检察院办公室 党员干警
工作地点:
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五一新村
“嗡…嗡…嗡…”11月9日晚,手机一直在响,打开一看,原来是单位正在紧急征召抗疫志愿者。虽然当时号召年轻男同志优先,但作为一名新入党的共产党员,我决定站出来!由此,我成为第一批志愿者中唯一的女同志,现在想起还有一点点小骄傲。
11月10日,在五一新村防疫的第一天,第一次戴上隔离帽、穿上防护服……密闭的空间让人觉得很压抑,胸口一直堵得慌。我是家中独女,也是同事眼中的“乖乖女”,面对不时过来问询情况、寻求帮助的街坊,内心有点慌张,处理起来感觉手忙脚乱的。但是很快,我就进入角色,现在不管是独自录入核酸信息,还是上门答疑解惑、帮难解困,我都做得有模有样了,俨然成了一名“抗疫女汉子”。
“肚子又犯老毛病了,怎么办哦?”11月14日,我遇到了前来求助的居民刘大爷。我一边询问具体情况,一边安抚他的情绪。原来他肠胃一直不好,家中常备药用完了,还没来得及购买。大爷腹痛难忍、行动不便,加之旧城改造、路面凹凸不平,我立马拿着手机导航,一路小跑“代购”药品。因为路线不熟,社区又多岔路,跟着导航也绕了几次路,内心焦灼得很,但最终在1公里外的药店买到了药。急忙送回后,听到大爷感谢的话语,我的内心成就感满满。
11月17日,家住一楼的张嬢嬢,“借”给我一张躺椅,还说家里有热水,让我想喝就说,千万别冻着。那一瞬间,让我心里暖暖的。这种“双向奔赴”的小温暖,总在不经意时击中我,支撑着我坚守下去。
我相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疫情必将消散,但这段携手抗疫的点滴会长存心间,促我成长、让我受益。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人大
重庆政协
正义网
COPYRIGHTS©重庆市人民检察院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备案序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91号
技术支持: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