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谢光才 市检察院检察六部 检察官
服务地点:两江新区龙山街道冉家坝社区
“咚咚”、“咚咚咚”——“上门做核酸,请准备好渝康码哈”。挨家挨户地核对门牌号,敲门、喊话、登记、解释,像这样重复且枯燥的志愿工作,就是我每天的日常。
这轮疫情来袭,我所居住的小区已经出现确诊患者,其中两个单元更是作为高风险区域被封控。作为一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第一时间报名当起志愿者,主动承揽高风险工作,进入被封控单元楼协助医务人员采集核酸样本的工作。
“我们还有多久可以解封嘛?”“都快关疯了。”连日来,这是我听到最多的询问和抱怨。面对一遍遍重复的问题,我只能换着花样安慰大家——“别着急,平时工作辛苦,这几天就当休息嘛。”“我在业主群里转发了一个疫情影响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系列微讲座视频链接,你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看”。疫情爆发以来,我积极投身在抗疫战斗中。
我在一线当志愿者,只有在晚上休息的时候才能和妻子通过电话聊上两句。妻子是一名老党员也是纪检副书记,所在的学校成了隔离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重大,她一直封闭在学校,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隔离工作。虽然两口子身处异地、已多日未见面,但互相牵挂、共克时艰的心却未曾分离。
看到我和妻子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儿子受到强烈影响。他主动请战,加入队伍。疫情的阴霾固然可怖,但我始终相信,胜利的曙光必将很快到来。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志愿者:吴松桓 南岸区检察院办公室 干警
服务地点:南岸区南山街道二师继培楼隔离点
疫情来袭,上班不到两月的我,第二次去到隔离点支援抗疫。隔离点作为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前线,我作为一名检察新人,冲锋在前义不容辞。
在隔离点,我们开启了“白+黑”连轴转工作模式:白天,我负责报送隔离点的各种数据;晚上参与隔离人员的接收和放行。每晚12点,往往都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只要电话一响,立刻投入作战。
“马上有隔离人员到隔离点,请各点位人员马上做好接人准备。”收到街道发来的消息后,我就要开始核查流调信息、有无基础性疾病等信息,准备安排房间、建立台账;解除隔离人员时,我要联系街镇派车转运、发放解除隔离通知书……这期间,隔离人员有任何政策咨询、隔离问题、生活需求等问题,无论大小,我都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解决。
“年轻人,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办理一下转运手续。”三天前,一名到重庆转运的老人家向我求助。因为年事已高,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办理转运相关程序的他,显得十分着急。
“我马上帮你处理。”我借助系统检索出了和他前往相同目的地的其他隔离人员电话,最终找到一位19岁的小姑娘帮忙,顺利办理转运手续。随后,又和老人亲属取得联系购买好机票。
“小吴,谢谢你的帮助,我已经顺利到家。”此后,老人特意委托家人向我发来微信消息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