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两会时间】人民日报专访市人大代表贺恒扬:聚焦“五个保”,全面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1-25  作者: 市院管理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保市场主体、保营商环境、保生态环境、保自主创新、保安全稳定——重庆检察机关如何做好这“五个保”,努力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近日,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专访。

【两会时间】人民日报专访市人大代表贺恒扬:聚焦“五个保”,全面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贺恒扬表示,精准服务保市场主体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12条意见”、“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17条司法惠企“硬措施”……市检察院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战疫情、保复工、渡难关,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三级检察院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走访慰问、纾难解困;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民营企业重点岗位人员依法不批捕、不起诉;允许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涉企犯罪嫌疑人通过适当方式处理企业事务,减少羁押和诉讼活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的一年,在营商环境方面,重庆检察机关将聚焦哪些关键词? 贺恒扬表示,立足检察职能,融入大局保营商环境,要靠办案效果说话,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靶向发力,即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


“要拿捏好司法办案的‘度’,特别对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经济行为要把准‘五个界限’,坚决防止和监督纠正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贺恒扬告诉记者,检察机关助力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坚持法治思维,依法办准办好涉企案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贯彻落实好长江保护法,勇担重任保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贺恒扬告诉记者,这是重庆检察机关不可推卸的“上游责任”。


全国首个专司办理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机构——重庆市两江地区人民检察院在渝诞生。设立以来,该院共办理长江上游重庆段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6件,着力打造守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态环保检察名片”。


“下一步,重庆检察机关将进一步落实‘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健全和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贺恒扬说。


在专业办案保自主创新方面,“重庆检察机关将以最高检知识产权保护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贺恒扬表示,检察机关将全力保障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强对科技企业以及各类科技项目的司法保障,服务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在履职办案中,重庆检察机关将围绕保护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品牌建设,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等破坏企业创新发展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贺恒扬说,慎重处理企业参与科技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听取工商联、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意见,依法保护企业创新创业权益。


如何全力以赴保安全稳定?一组数据看检察机关为老百姓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年来,重庆检察机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共起诉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犯罪962人,起诉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3054人,同比上升14.8%。深入开展“六清”行动,起诉涉黑涉恶犯罪352人,追捕、追诉37人,提出财产刑量刑建议220人,移送“关系网”“保护伞”问题线索106人,直接查办“保护伞”4人,提出重点行业领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3份……同时,全市检察机关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检察实践,对5807件群众来信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全部做到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用心用情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重庆检察机关还将拿出一些‘硬举措’。”贺恒扬告诉记者,新的一年,重庆检察机关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检察实践,着力特别要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加强执法司法,以更高质量检察工作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平安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