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知识产权宣传周】奉节: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火锅“涮”得放心安全
时间:2025-04-2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网上售假被打击后,我公司的正品销量明显上升!”2025年4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重庆某老字号火锅底料品牌经销商张雪丽向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发来喜讯。


这一变化,源于一场历时两年的知识产权保卫战——检察机关以“刑事追责+民事赔偿+企业治理”组合拳,让老字号的品牌挽回市场信誉。



“油料分层、气味刺鼻,这和实体店买的完全不一样!”2023年6月10日,重庆奉节居民邓某拆开网购的某火锅底料佐料后,怀疑是假货并报案。2023年6月14日,公安机关立案后,鉴于案件涉及跨区域网络售假、案情复杂,遂邀请奉节县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这些假冒火锅底料究竟从何而来?又流向多少消费者餐桌?”承办检察官艾记全在案情分析会上指出案件关键。随后,他列举侦查提纲:查明假冒商品来源、生产、运输、销售、资金流向等证据。公安机关根据侦查提纲迅速查封并调取网络销售平台店铺数据,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张某亮、刘某龙,公安民警从广东将其缉拿归案。

“作为重庆本土品牌,我们从未开展过异地代工。”被侵权火锅底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在配合调查时,向艾记全强调。这一关键证言为案件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我知道是假的,但真货成本太贵……我们是从河南一个加工厂进的货,平时和厂家都是电话联系,没有见过面。”面对确凿证据,张某亮、刘某龙承认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厂家直销”广告引流,再通过快递物流,将每袋8元低价购入的假冒产品,以正品七折价格销往川渝地区。经查实,累计销售金额为238318.97元,两名犯罪嫌疑人共获利3.2万元。

2024年10月17日,经奉节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张某亮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0元;判处刘某龙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同年12月,奉节县检察院同步将该案上游制假犯罪线索移送河南省某市检察院,一举摧毁该案制假售假全链条。

每袋假货流入市场,都是对消费者和老品牌的二次伤害。”艾记全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指导3名受害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法院调解,3名消费者获赔6699.6元。

“防伪技术也需不断迭代升级。”针对老字号企业维权难的痛点,2024年10月11日,奉节县检察院向被侵权火锅底料企业发出“靶向式”检察建议:建议升级三重防伪码,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零售的全链条溯源系统,增强防伪手段,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产品出现。“现在每袋底料都有‘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火锅底料的各种信息。”该火锅底料企业在采纳建议后,完成防伪技术升级,如今市场份额逐步上升,销售额较去年同比上涨8%。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守护老字号就是守护城市商业名片。”该院检察长张程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工商联建立老字号、金招牌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形成保护合力,让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