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多“桩”好事,检察建议助力辖区全域布点非机动车充电设施
时间:2025-03-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0.5元充电1小时,几百米就有一个充电点。在三峡广场、欣阳广场这些餐饮聚集区,充电点更多。”2025年3月18日,在沙坪坝街道天星桥正街一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几辆骑手专用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聚在一旁闲聊的外卖小哥笑着告诉前来回访的公益诉讼检察官。
沙坪坝区街边的近15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点,能同时为3000辆电动自行车提供服务,这些便宜又便捷的充电点切实解决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也让快递小哥可以“随时充”“随便充”。而这一便民服务项目的出现,要从沙坪坝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说起。
2024年4月,沙坪坝区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移送的线索,称辖区某外卖骑手专用电动自行车租赁服务站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检察官马上走访该服务站,发现服务站内存在诸多问题,换电柜柜体布置过密,防火间距不足;换电区域无排风降温设施,灭火设施配置不齐等。而且周边住户从家里“飞线”给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也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服务站是给外卖骑手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地方,骑手一般3至4小时需更换一次电池。在居民区建设电动自行车换电柜本是为了方便骑手和周边住户,但换电柜未按国家标准布设、安装,反而容易引发火灾风险。”公益诉讼检察官表示。4月29日,沙坪坝区检察院向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辖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区应急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召集区经济信息委、区消防救援支队、相关镇街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商讨辖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措施。2024年6月29日,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回函称,案涉骑手专用电动自行车租赁服务站已停止营业,相关设施设备已拆除。案涉车行租赁维修服务门市已按要求整改,电气线路采用镀锌管穿管,充电柜间距增加,并增配了防灭火设施。同时,消防部门召开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运营企业安全警示约谈会,要求企业规范经营。然而,整治并未到此为止。相关职能部门在整治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隐患过程中,通过“情指行”交通智能管理平台等数据平台分析全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并结合现场走访,发现全区电动自行车总量已达5万辆左右。5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如何保障?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堵塞道路与消防通道、充电不当引发火灾事故等安全隐患是否潜藏其中?在检察机关等多部门推动下,沙坪坝区政府组织召开全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会,同时印发《重庆市沙坪坝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建立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区排查架空层481个,召开警示约谈13次,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21份;开展集中联合检查4次,处罚12个场所经营主体。治理先行,服务也有序推进。同年,沙坪坝区将“非机动车便民充电”项目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在全域范围内布点非机动车充电设施。怎样实现充电桩便民效果的最大化呢?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测算来布局。在检察机关推动下,区城管局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属地镇街等部门实地查看商圈、居民小区周边、轨道交通接驳点、西部科学城等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并严格比对当地人流量、居民人数和电动自行车持有量等调查测算数据和实地踏勘统计数据,确定充电桩安置数量、地点和时间。截至2025年2月,近1500个街边电动自行车便捷充电点已陆续建成,可同时为3000辆电动自行车提供服务。2025年3月,检察机关再次组织区城市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对充电桩的使用安全、使用频率进行“回头看”,现场发现充电桩安全可靠,利用率高。据悉,2025年沙坪坝区还将充分利用人行道边角料区域再增设3000余个充电桩,实现对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集中区域的最大程度覆盖,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