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
【检护民生】沙坪坝:莎姐手持“烟卡”、小马宝莉卡上课,为哪般?
时间:2024-08-2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小学生沉迷于“烟卡”,购买小马宝莉卡之类的卡片有什么危害?开学在即,何预防孩子沉迷其中?

8月15日,沙坪坝区检察院的“莎姐”手持“烟卡”、小马宝莉卡前往沙坪坝区曾家镇龙台社区的暑假托管班,为社区的“小居民”和家长带来了一场别样的法治宣传课。

孩子迷上“烟卡”和“抽卡”

家长忧心忡忡


“孩子很喜欢烟卡,我之前发现过他偷偷在玩,扔了一次又一次后发现他还有不少。”“我们一位邻居小孩,就是拍烟卡玩,结果把手拍得都受伤了。”一谈到“烟卡”,参与本次活动的几位家长立刻气愤地说。

对于小马宝莉卡,家长也是颇有怨言。市民马女士称,自家五年级的女儿非常喜欢抽卡,每次出去玩都让家长到文具店购买,收集的卡片已集满一本卡册,“一包卡片10元,起码她买了近千元,就为抽到数量少的高位卡。”刘女士则表示,自己儿子缠着家长买小马宝莉卡片,父母不买就去找爷爷奶奶,最近在家里找出了好几包。

当沙坪坝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秦青拿着“烟卡”和小马宝莉卡向现场同学展示时,孩子们立刻议论起来,“这是小马宝莉卡!我们好多同学都在抽。”平平(化名)立刻举手回答,“那你自己玩不玩呢?”秦青接着问,“其他小朋友有喜欢玩这种卡片的吗?”据现场孩子回答,班里喜欢小马宝莉卡的女生比较多,而男生更喜欢奥特曼的盲盒卡片。

当秦青拿出几张“烟卡”的时候,孩子们更是炸开了锅。“这种不值钱,要某某牌子的才值钱。”“这种我拿到班上卖过,每张五毛。”还有个别孩子,拿过烟卡向秦青展示怎么玩。“他现在用抽烟的手势拿烟卡,还去垃圾桶里捡烟盒来折。”刘女士的儿子也玩“烟卡”,她对此感到担心。


“莎姐”循循善诱

告知孩子潜在危害



“小马宝莉卡”之类的卡片,在购买时并不知道包装里到底有什么卡片,只能靠“运气”来决定卡片的具体内容。秦青告诉现场小朋友和家长,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部分爱好收集的小朋友没法第一时间收集到自己喜欢的卡片,于是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去寻找。一些高位卡片非常稀有,在市场上甚至卖出了上千元一张的高价,这让卡片在购买、收集过程中导致孩子们产生攀比心理。

“你们有听过有小朋友偷拿父母放在家里的钱去买卡,甚至是去文具店偷卡的行为吗?‘莎姐’检察官提醒大家,这是盗窃行为,盗窃财物达到一定金额就涉嫌盗窃犯罪,大家知道犯罪的后果吗?”在现场,她借此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述盗窃罪的涉案金额、如果被判为盗窃罪会面临的处罚等,告诫孩子切莫为了抽卡而去偷盗财物。

接下来,秦青还向孩子们讲述了沉迷于“烟卡”的危害。“烟卡”同样会导致攀比心理,一些孩子从垃圾堆里找烟盒,在地上拍“烟卡”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把心思放在玩“烟卡”上会影响学习,可能会导致孩子对香烟产生好奇及兴趣;“烟卡”游戏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赌博的心理等,呼吁开学后大家远离烟卡,好好学习。

针对孩子沉迷于“烟卡”和“小马宝莉卡”等卡片以及其他盲盒类商品的现象,今年沙坪坝区检察院还专程前往区内10余所中小学周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向相关部门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随后,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销售“烟卡”“盲盒”的情况展开了专项行动进行治理。比如,向店铺发放《关于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烟卡”游戏的倡议书》、在店铺内张贴“本店承诺不向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的警示标语等。


心理专家支招

如何远离“烟卡”不沉迷“抽卡”


在活动现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君还向孩子和家长支招,告诉他们如何让孩子远离“烟卡”,不沉迷于“抽卡”。

在讲到引导孩子远离“烟卡”时,刘君在现场向孩子提问:“大家平时还喜欢什么活动呢?有没有同学喜欢运动?比如爬山。”“大家在家里会不会做饭?都会做什么呢?”“放暑假大家有没有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呢?比如研学,我们今天这类的讲座?”

为什么向孩子提出以上问题?刘君表示,她是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寻找一些替代性的事情,转移对“烟卡”的注意力。同时,她还向现场家长建议,可让孩子多进行远足与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培养自己的动手与独立能力。

对于“抽卡”,刘君认为,“抽卡”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好的部分在于满足了青少年在社交、获得肯定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抽卡、集卡具有成瘾性,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沉迷其中。“在这件事上,给予父母的建议是宜疏不宜堵,父母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是家长在应对孩子沉迷抽卡游戏时应该坚持的原则。”下一步,检察机关也会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督促家长关注孩子,积极陪伴孩子,远离烟卡和“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