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看,国家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额定电压不能超过48V,私自改装电池属于违法行为,还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9月5日,开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徐玉峰走进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进行回访,现场检查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并向经营者讲解相关法律规定。
时速25公里、30公里、40公里……电压48V、60V、72V……当前,部分电动自行车通过非法改装不断提升速度和动力,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俨然成为道路上的“移动炸弹”,不仅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还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年6月,根据上级移交的线索,开州区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区20余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走访调查。调查发现,部分门店存在长期自行组装多种型号电池用于非法改装等违法情形,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原本出厂额定电压为48V的电动自行车,经商家违法改装为6块12V的电池组,实际电压飙升至72V,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50%。”徐玉峰介绍,无论是2018年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还是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2024年版“新国标”,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额定电压不得超过48V,而最高限速则为25Km/小时。
“改装后的电动车速度更快、动力更强,这成了商家招揽生意的‘卖点’。”一些经营者坦言。为迎合部分消费者对“更快、更有劲”电动车的需求,他们使用自购电芯组甚至劣质或二手电芯组装高压电池,以低价吸引顾客,实则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电动车的电气系统是基于48V电压设计和认证的,强行施加72V高压,会导致所有元器件超负荷工作,引发异常高温,加速老化,极易造成短路和火灾。”相关技术人员指出,“同时,车架、刹车等系统是按25km/h的标准设计的,超速后制动距离大幅增加,紧急情况下无法有效制动,极易酿成交通事故。”
2025年7月,开州区检察院依法立案,并启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检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工作联席会,推动监管部门履职整改。
职能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区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经营门店负责人、18家总代理开展行政约谈和培训,组织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244份,并联合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开展多次联合执法,查封非法改装车辆135辆,对4起违规改装蓄电池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此外,全区239家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经营店、维修店已全部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现对违规改装行为实时监测和全程追溯,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完成执法整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公众安全意识。”9月1日,恰逢2024年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开州区检察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再次走进多家销售门店,开展现场普法宣传,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消费者理性选购和使用电动自行车。
“以前买电动车只图速度快、续航远,完全没意识到私自改装电池会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说,“经过检察官的讲解,我才明白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极端不负责任。现在非法改装车被查处,我们出行也更踏实了。”
在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动之下,一场跨部门、跨领域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系统治理正在稳步推进。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协同多方力量,不仅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更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安全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份安全,源于对每一起隐患的严肃排查,也来自对每一道安全防线的持续坚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