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检察:40余家公司齐遭域名买卖骗局“收割”,公检法协力追回千万赃款
时间:2024-08-0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公司刚注册好网络域名,第二天便有人愿意高价收购,只等花点小钱“规范”域名注册,便可转卖实现翻倍收益。就是如此“好事”,让重庆及周边地区40余家中小企业落入骗局,损失上千万资金。
数十家企业如何一步步陷入骗局?又该如何维权?……2024年6月,开州区检察院正式办结该案,一起以高价收购互联网域名为幌子,诈骗43名中小企业主的案件浮出水面。
“你们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好,但不进驻互联网就没有知名度,影响公司发展。”从2010年开始,梁某等人以公司为掩护,通过互联网寻找中小企业主,向其推销互联网域名注册、网站建设等业务。“一个域名10年只要3200元,很多企业主都愿意尝试。”利用企业发展网络业务的需要,梁某等人锁定了一批购买域名、网站和网络平台服务的“优质客户”,殊不知,骗局此时才刚刚开始。“你的域名在行业有垄断地位,我们愿高价收购。”不久之后,梁某同伙便冒充第三方给客户打去电话,表示希望用数十万元的价格收购其域名或网站。但随后,他们又以交易安全需要认证为由拒绝购买,并诱导客户前往梁某等人处办理认证业务,所需费用从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然而,当客户办理认证后,却没人真正收购域名和网站。2020年8月,部分客户选择报警。同月,梁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2021年5月,该案被移送至开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我们卖产品虽有夸大成分,但这是销售行为,并不是诈骗。”面对办案检察官陈莹的讯问,梁某坚称自己并非故意诈骗客户,应按民商事案件办理。主犯梁某拒不认罪,让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僵局。在审阅案卷资料时,陈莹发现多名犯罪嫌疑人都提到“话术”“国家六部委”。经查,梁某等人专门设计了诱导“话术”及诈骗剧本,分别扮演“互联网公司”“买家”等角色实施诱骗,而所谓的“国家六部委”认证,只是梁某等人冒充国家部委名义向客户发送的虚假宣传信息,并不会得到国家出具的认证。“区分诈骗和民事欺诈的关键,在于是否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陈莹发现,种种证据表明梁某等人的行为并非简单的夸大宣传,而是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以达到骗取被害人钱财的目的,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随后,办案组梳理出引导侦查意见36条,两次引导侦查机关完善证据。经过一年的努力,办案组梳理出该犯罪集团的组织构架、人员成分,最终准确认定涉案企业为43家,诈骗金额为1390余万元。2022年5月,开州区检察院将梁某等人诉至区法院。2023年12月,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梁某等12人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刑罚,并处罚金,责令梁某等12名被告人退赔被害人诈骗款。梁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2024年4月,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部分受害者向开州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申请监督,希望执检部门提前介入,防止犯罪嫌疑人家属转移资产,出现判决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不能执行到位情况。“受害者均是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人数多,金额大,要尽快妥善办理。”经综合评估,开州区检察院立即决定将刑事涉财产判项的执行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对该案查封、扣押、冻结资产提前介入。
“梁某公司利用合法公司的外壳,从事诈骗行为,所有收益均为诈骗行为所得,应当作为赃款退赔。”刑事执行检察官何道勇随即开展调查核实,监督冻结梁某公司在银行的存款1229万元。最终法院采纳开州区检察院意见,将该笔款项全部认定为赃款退赔给被害人。与此同时,该院还通过驻所检察室与罪犯开展谈心谈话,引导部分罪犯退赔40余万元。6月18日上午,公检法召开集中退赔大会,43名涉案被害人收到退赔款1299万元。“没想到判决之后这么快就把钱追回来了,我们企业有了资金,恢复生产经营有盼头了。”时隔多年,面对“失而复得”的钱款,受害人张先生感激地说道。“以‘检’之力,护‘企’前行。开州区检察院将持续依法能动履职、一体综合履职,在依法精准打击涉企犯罪、全流程监督涉企刑事案件中,积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开州区检察院检察长杨德伟表示。